第145章天价木屋 (2 / 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5章天价木屋 (2 / 10)
        都是供销社规划出让的土地,属于国有性质,跟那些没法过户的土地不可混为一谈。卖贵些也是有道理。

        “大伯”在久集镇的亲戚和朋友最多。

        他就有个亲戚,年轻时同样在“开放之都”赚了几十万。但他不像“大伯”在那边买一套房,反而回到久集镇上,砸了38万,买了一栋占地230平的三层临街旧房子。

        这大房子一楼是双铺面。那亲戚两公婆。。就用来开了一间副食店。

        38万购买占地230平的旧屋,哪怕不算建筑的钱,单单算地皮,那也不过是1652块每平。便宜得很。

        如今时过境迁,就连“久集镇”上的一线铺面,也可以轻轻松松卖上万块每平。

        “大伯”在“开放之都”投资的一套房子,如今也是翻了数倍价值。那个地价便宜的时代,凡投资房地产的,不论在哪线城市投资,后来都有得赚。并且赚得挺不少。

        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开放之都”的房子太小,不够住。

        人家在镇上买了大房子的,既可以拆旧建新,盖个七、八层都没人管你。

        假设,230平盖7层吧,那就是1600多平的总面积了。亲戚家也是两个儿子,一人分800平的一栋楼,住都住不完。底下一楼还能出租,或者自己开店做些小本生意。一铺养三代人,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大伯”同样也有两个儿子。

        他们都窝在“开放之都”的套房里。

        两兄弟各自结婚成家,一家就分得一间房子住。拥挤不堪。

        都说在一线城市机会多。也没见“大伯”的两个儿子在“开放之都”混得如何风生水起?感觉上还不如亲戚在“久集镇”自己经营个副食店,日子过得稳定而富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