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建房三兄弟 (2 / 5)
尽管是所谓的“农村地”,但周家小女儿嫁到的这个“农村”,其实属于挨近“国.道”的村子,国.道一头连着圩里,一边连着城区,交通极其便利。因此“架子工”老豆的那几亩承包田,后来也被征.收了。
虽然赔得不多,但每亩6万多块是有的。这样几亩地也能有差不多30万的补偿。
这些钱,“架子工”的老豆也有计划。如果是吃吃喝喝的乱花,他绝对不给儿子们。毕竟钱也不算多,真正要乱花乱使,那也经不起大手大脚的花使。
他3个女儿,每个人就给1万块,意思意思。毕竟在农村有种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沷出去的水,“娘家”这边有点意外收入,好讲的就给你一点好处。不好讲,一分钱不给也有可能。
“架子工”的老豆还是不错的,每个女儿给1万。剩下的27万,他自留6万块,预作养老之用。剩下21万,则分成3份,每个儿子分7万块。
而这每个儿子分到头上的7万块,也并非直接就分给你。需要等到哪个儿子要真正动土建房之际,才真正可以从“老豆”那儿拿到。儿子没有真正建房之前,这分到他头上的7万块,就放在那儿不能动。由“老豆”来负责保管。
至于3个儿子分家里的3块地(面积都差不多在180平方这样),“宅基地”的位置也有些好些,有些差些。
最好的那一块,当然是紧挨着“村.道”的那一块。而与这最好“地块”相邻,离“村.道”则缩进去大约20来米的那一块,位置则次之。
位置最差劲的第3块“宅基地”,则是再往内“缩”进去几百米,刚好在“宗.祠”背后的地块。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在“祠.堂”前后是最不好建新房子的。因为无论前或后,所建的房子,按照.迷.信的说法,都不宜建高过“祠.堂”。
“祠.堂”一般才高5米左右,不能高过它,你这新房子到底建多高啊?盖个一层半吗?那也太矮了吧?!
反正3块“宅基地”中,就有那么一块是在“祠.堂”背后的地块(上面还有不知建于哪一年的破旧老泥屋)。既然大家都特别嫌弃那样一块地,“老豆”也不希望哪个儿子有怨言。为公平起见,就以“抓阉”的方式,来决定谁得到哪一块“宅基地”吧。
这样看来,这位“老豆”还是非常公道的。不会特别的偏爱大儿子,连分个“宅基地”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分。那样只能让另外两个儿子都对他有意见。
最公平公道的作法,就是“抓阉”了。3个儿子一视同仁。不管是哪一个,想要分到较好的“宅基地”,全凭手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