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难断 (1 / 5)
这就是当母亲的家长的一种“通病”。m.xs127.
一切都想给予子女最好的安排。哪怕儿子还小,离他成家还有十几二十年时间啊。
但一个当母亲的,能有多大的奋斗目标最大的期待也就是盼着儿子能够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娶妻生子。
尤其像“大嫂”这种没了老公,没了什么大的家庭乐趣的母亲,大部分心思都放到儿子身上,那更在情理之中。
因此“大嫂”就比较的重视替儿子多争一些“房地产”。家里老人留下来的“房地产”就那么些,“瓜分”完了就再没有了。
对于用“厨房”来“置换”大嫂那15个平方“狭长地皮”,这一点已经得到确认,没有异议。而“大嫂”要求把“老排屋”作3分平分,她就要紧挨着她家地皮的左侧这40平方,“二哥”和“小女婿架子工”也没有意见。
包括名义上的“老排屋”的主人,“泥水匠老豆”,也任由他们“协商分家”,就当作自己是哑巴,也不发一句反对意见。
按照家里老一辈以前的分法,拿出的3块用来“抓阉”的“宅基地”,也并非大小一致。比如说,“小女婿架子工”抽中的这块空地,只有160平方这样。但它紧挨着“村路”,地理位置算是最好的。而“大哥”抽到的这块也是空地,离“村路”十几二十米刚好隔着“小女婿架子工”的地块,“大哥”家的占地大约也是170多平方,但还有18平方的“狭长地儿”与主地块不相连的。实际上有接近200平方。
正因为“小女婿架子工”分到的地才160平啊,所以才又划个“厨房”给他家,凑够200平方这样。
正因为地块不相连,才导致后来“小女婿架子工”必须得花更多的面积,去“置换”跟自己新房子相连的地儿。
按照老一辈的想法,当然是想要“尽可能公平”,不让儿子们对“老豆”有看法。
已经分配的房地产,都按照200平以上的标准,来分给3个儿子。不足的,就一处补一些“补足”给你。
至于“二哥”手气不好抽到的这一处“宅基地”,却不像其他两兄弟那样是空地,盖有泥砖的。这十几间泥砖屋连带空地一块儿,差不多有260个平方啊。
正因为知道这些“泥砖屋”建在“祠堂”背后的,因而这些就作为一份,比起其它两份各200平方的,多出60平方,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