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新环境 (5 / 6)
正因为有着上述的“深层次”的考量,那个年代,不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脑袋”,一味想着能在大报社“日报”的“理论版面”,发表一些文章,好吸引别人的“眼球”。
更准确来说,普通读者看不看你的这些文章,创作者也懒得过问,只要“上峰”关注到了,并且认可了你的“理论水平”,那就算是最大收获。一切ok了。
钟任就在那个看似“不起眼”的位置,勤奋无比既勤快的自己写稿赚取可观的“稿费”收入。还勤快的替一些底下的大大小小的“一把手”、“二把手”刊登理论文章。
如此一来,钟任送出去的“人情”颇多,广结善缘,他的“人脉”也随之日渐“丰沛”起来。
比方说吧,下边一个县里的王姓“二把手”,为了发表一篇理论文章,就曾亲自携稿,驱车前往报社,找钟任帮“刊发”文章。
一开始那个“王姓二把手”,也不认识钟任。还是听朋友谈及,大报社“理论部”两位负责人中,数“钟任”为人随和,容易打交道。想发理论文章,找他比找“正职”要合适。
钟任确实好说话,当时“王姓二把手”购买了一条好烟,想要送钟任的。
但钟任以“自己不吸烟”为由,婉谢了对方的“馈赠”。还叫对方拿回去吧,保证会替他发那理论文章的。
那个王姓“二把手”也是个实诚人。当“二把手”的资源本来就少,想“报销”一条好烟,都不容易成功。因此当时想送钟任那条烟,都是这位王姓“二把手”自掏腰包购买的。
钟任婉拒的事儿,令那位“二把手”深受触动。
“二把手”后来也是老老实实把好烟带回去了。就连自己都舍不得吸那么贵的玩意儿,看样子钟任是真的不会要那点小便宜了,“王姓二把手”就把烟带走的。
不久,“二把手”亲自去送稿的那理论文章,就在大报社的报纸刊登出来了。
如此不要对方“破费”的态度,令钟任“广结”到极多的“善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