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眼光和境界 (1 / 5)
前面说过了,社长毕竟是来自一线大城市的“空降人员”。
尽管社长在“帝都”这样的大城市中,混了几十载,只能混到一个小小的副职。下到这南边的城市的报社了,这才有机会转了“正”。这前在一线大城市只是当“配角”的份儿。
但尽管只在“一线大城市”当“配角”,但“帝都”终归是“帝都”。在一线大城市呆惯了,总能见识到许多的“崭新事物”见识到许多能让一家濒临破产的媒体单位“起死回生”的招数
并不是这位姓“李”的社长有多么聪明,多么能耐,而是他见过同样的案例一家陷入经营困境的报社如何“突围”
有过这样的类似案例,李社长只需要把人家“成功翻身”的案例拿来“照搬”而已。
难道这样都做不到吗
简单来说,像这些没有丝毫吸引力的“大报”,可以再出资创办一份到n份不等的“子报”。
这“子报”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定位为“都市娱乐”属性的报纸。这种充满了新闻时效,专门只刊登小市民关注的内容的报纸,主要靠广大的读者自发来“订阅”。还可以“零售”。
总之,它不可能有“大报”那种由“上级”出面,动员下边各公家的基层单位都来“订阅”了所以想要生存,只能是靠自己报纸的内容足够“吸引”小市民,由他们自发来支持你。
至于这种娱乐生活类报纸,想要有广告收入,就要看小市民们是不是足够支持你。如果“自发订阅”你这报纸的忠实读者,能让你这报纸的“印数”突破25万以上,人家“商家”觉得在你这报纸上刊登广告,可以看到明显的效益,就会心甘情愿的“投放广告”。
这都是由各商家主动“评估”,主动来联系你刊登广告,收谋求更大的商业利益。所以一份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报纸,不会像那种只有“基层单位”会订阅的大报那样,连广告都没有商家愿意刊登说白了就是人家觉得在你这报纸上登广告,登了也是白登完全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李社长在“一线大城市”混的时候,可不止看过一家上述的娱乐生活类的报纸,销量大得吓人。
而在这南方的城市,其实还没有这类报纸来“占领市场”哩。正是你这大报实现“扭亏为盈”的大好良机
但李社长看好创办这样一份“子报”的巨大商机,以及极为美好的前景。他对此深具信心。但报社内的其它员工们,都等于是一直“窝在山沟沟里”的,没啥见识。他们对创办这样一份报纸,一点信心都欠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