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眼光和境界 (4 / 5)
在建那“办事处”楼房之初,李社长就拟好了n种应对方案。比如大伙觉得他在“帝都”分“福利房”太占便宜,就把“办事处”大楼加高,每个“社委”都有份分一套按照“福利房”的便宜价格来购买。
毕竟,只要报社的“社委”们一致同意了某项报社的决定,报社内的其它人员再反对,那也是无济于事。
但现在“帝都”的“福利房”李社长买下来后,却不见其它“社委”们有哪个追随着也要购买“帝都”的福利房
这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
大伙都知道,当时的“一线大城市”的房子价格,肯定要贵于你这南方的二线城市的房价。但报社内的“头头”们,竟然无一人愿意要买“一线大城市”的福利房。而选择要“二线城市”报社内的福利房。
究其原因,一个是“故土难离”。毕竟报社里的其它员工包括一群“社委”在内,所有家属,全部的亲戚朋友们,都在这个熟悉的“二线城市”啊。
再说了,现在购买了“二线城市”报社内的“福利房”,很快可以搬入新家去住。一家老小都得住,不必再挤那狭窄的破房子。而“一线大城市”的房子,如果现在要下来,那也只能放在上边“装蚊子”而已。
还有,就是当时的“帝都”这一线大城市的地价,虽然贵于报社所在的“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但贵也有限。区别就在于,一处是大约4000多每平方的房子价格,一处是3000多每平方的房价虽然差距差了“近一倍”,但大伙的感觉并不是差太多。
尤其是,报社在“帝都”那办事处的“福利房”,是在3环外边。而报社在“二线城市”内的“福利房”,则是在城市的最中心位置。所谓的“市中心又市中心”了。
因此,当时两处的“福利房”,其实价格差距,远没有大伙想象的那么大。
另外一个,购买帝都那儿的“福利房”,要缴纳的总房价,则是在“二线城市”报社内“福利房”价格的近1倍啊。
员工们有积蓄,在那个年代,积蓄也不可能太多。当然是更倾心于本地报社内的便宜“福利房”啊。
只有时间流逝了十几二十年以后,报社的员工们蓦然发现,“帝都”这一线大城市的房价,已经涨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3环内的房子价格,俨然突破了6万以上的“均价”。而报社在“二线城市”的“福利房”,市场价格刚刚突破了15万块每平方这个时候,报社当年没要“帝都福利房”的“社委”们,才把肠子都悔青了。
真是追悔莫及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