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没想过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6章没想过 (3 / 5)
        钟任都习惯了“当枪手”了。

        而且算是当得已经有点“麻木”,不排斥这样的一个角色了。

        都是为了生活而已。

        到了报社占据了“重要版面”的稿件主宰大权,他照样替一大帮“好友”写稿,当枪手。

        这都是他做惯了的事儿。只不过,以前是专门帮一个人写稿,现在变成了帮“一大群好友”写稿。

        以前在基层时帮写再多文章,也被视为“理所当然”,不见得就念你的好。否则,怎么会“一把手”提拔了那么多跟钟任同期入职之人,就是不怎么重用他钟任呢?十年啊,给予他的最大好处,无非也就是解决了“正科”的级别待遇而已。

        有那级别,但没那个“实权”。

        钟任在基层的地位尴尬,终于萌生了“不如另谋高就”的心

        而到了报社有了地位,仍“帮一群好友当枪手写稿”,那就大大不同了。“好友们”中,有许多“级别”方面都还不及钟任的哩他提了报社的部门副职后,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副处”级别了,得钟任如此大力的帮助,连大报的理论文章的“署名权”都让了出来了,这些“好友”不晓得钟任是干惯了这种事的,只以为他只对自己如此“交心”,当然是感激无比的。

        正因为感激,心里早就存了“回报”之念。平常时逢年过节的,给钟任送油送米送鸡送些年货,这些都寻常,不足以体现对方的“感激回报之心”。

        真正钟任有事儿请托他们时,他们多半都会尽全力帮忙的。当然,一些太大的事儿,他们也未必帮得上。但钟任乃“八面玲珑”之人,也不会“强人所难”的拿一些超级困难的事儿,去求到他们。

        只会拿一些对方“力所能及”的,钟任又真的可以从中捞到“大实惠”的事儿,请托自己的“人脉”们。

        比如,就像做一版或者半版的广告吧。

        这种事儿,在基层的“好友”们,如果真刊登了,用的其实也是公家的钱,或者是在基层的由“好友”掌控的某某部门的“小金库”。那个年代,各个单位还是有这样的一个闲钱的。

        真正各公家单位没了那些“闲钱”,是在若干年后,上面实施了各种收费都得通过银行缴纳,并且是直接打到各地的“财政”部门的账户去,真正各单位需用钱时,就打“预算”报告,上边批准了才可以用。如此一来,各公家单位的开销都摊开了,不可能再有一些看着就不合理的开支否则难审批过关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