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名画真迹 (4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名画真迹 (4 / 8)
        吴瑕又低头看了下手机,确认了朋友发给她的《巴人挑水图》的起拍价。

        吴瑕说:“起拍价是80万。虽然最终的成交价,不知抬高到多少?但按照以前的经验,总不可能比‘起拍价’贵上10倍8倍吧?我估计最终的成交价格,会锁定在500万左右。这个价格,相对于悲鸿大师的真迹,不算太贵吧?众所周知,这《巴人挑水图》有3米多长呢。画作是真迹的话,越大幅,价格自然也就越贵。”

        悲鸿大师的真迹《巴人挑水图》的“起拍价”,才80万而已?

        梁腾不由得愣了。

        这个消息太令人意外了。

        梁腾仍依稀记得,那幅《巴人挑水图》挺特别的,曾经有过3次“拍卖”的历史。

        头一回拍卖时,本来大伙都预计,它应该可以拍出一个好价格,最少也是大大的几百万的级别(像刚才吴瑕的预估)。

        甚至遇到喜爱“悲鸿大师”画作的收藏家时,拍出过千万的价格,也有可能。

        但就在画作头一回拍卖之前,出现了一声意外的风波。

        那是一个发行量颇大的著名报刊,居然刊登了文章,指称准备拍卖的《巴人挑水图》,不是悲鸿大师的真迹,是赝品。

        报纸刊登的长篇报道。列举了非常有力的证据,那就是真迹《巴人挑水图》已经被国.家的某处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之一。原作还好端端的收着呢,也不曾听闻过“遗失”之类的传闻,怎么可能“拍卖行”又征到一幅“悲鸿大师”的《巴人挑水图》来拍卖呢?明显就是水货的可能性最大。

        但事实上,《巴人挑水图》的现任拥有者,对于画作的来历,知之甚详,持有名画以来,N次找专家进行过鉴定了。不可能搞错。

        这里面有个曲折,也是一段可以查证的历史。只不过这时候知道的人,远远不及后世那么多。

        原来。。在上个世纪38年的时候,悲鸿大师其实是画过两幅相同的《巴人挑水图》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