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一栋有故事的大厦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0章一栋有故事的大厦 (2 / 6)
        浪费钱!

        这就是两类人思想方面的“代沟”。

        但罗国初仍在坚持着他的“梦想”。

        前面提到过,罗国初在“副镇长”的任期内,主持创建了3个“开发区”。这3个开发区,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都是被“国道”切割成现在相对方正的“辖区”。

        它们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缺点:一个当然是身为“开发区”,却并非后世那种专门为“招商引资”而设的“开发区”的概念。

        也就是说,当时建这“开发区”,只不过为了推动所谓的“城镇化”进程。“开发区”所开发的面积,可以算作“城镇面积”的。而未“开发”之前,那一大片区域,就是农村。属于“永上村”。

        把农村开发成为“城镇面积”,那个年代“招商引资”成功率不高,招不来大企业入驻,当然只能千方百计,将土地卖给各个财力雄厚的“公营单位”。

        大块的地,让什么学校啊,福利院啊,公交车队啊,医院啊,房地产商啊之类“大单位”拿去了。小块地皮,就出售给一些私人,用作“自建房”之需。

        那个年代,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缓慢的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开发区”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它没有太多的“沿街铺面”。

        镇府的领.导们,如此积极去推动“开发区”建设,除了“城镇化率”高了,属于实打实的政绩,还有个重要原因,领.导们其实也希望通过“开发区”,来增加财政.收入的。

        可惜!“招商引资”无果,镇府实际上没捞到多少好处。

        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发区”能有一排“沿街铺面”对着国道的一线铺面,用来收租,那也是大大的划算啊。

        3个“开发区”中,只有第3号“开发区”的南边,有一大块空地,正对着街道,可以开发成一长串的“沿街商铺”。

        其它两处“开发区”,就完全不具备这种优势。这两处“开发区”的入口,狭长弯曲而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