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特区 (2 / 4)
这年头,内陆其他地区经济都是由国企控制着,经济没有完全开放,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底层抵触比较严重,外面的人来特区投资,还得自己想办法把东西卖出去。
中间赚的,也就是人工成本。
而且,工厂的股份,还得由内陆完全控股,以至于大多数人,再打听清楚后,就没有再来过。
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堔圳空有人工成本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却没办法完全承接香江乃至外面资本流入。
后世堔圳进入高速发展,还是在邓老二次南巡之后,内陆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才真正发展起来。
当时,随着香江经济发展增速过快,人工成本普遍偏高,进而使得大量香江资本流入堔圳这个与之相临的特区。
前店后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堔圳的经济发展。
后世堔圳的经济发展,可以,完全复制了香江模式,两者崛起,靠的都是背后内陆庞大的人口以及各种资源。
八十年代初,堔圳特区与五十年代的香江差不多,无论是地理,还是人口都没有多大区别。
随着香江实行遣返政策,内陆几年前大规模人口流入香江的现象已经消失,大多数人都集中到了堔圳。
能够在堔圳找到工作,一般人都不会再冒着风险偷渡到香江,随着人口增长,堔圳发展也是越来越快。
这年头,外资有疑惑,不代表国企会害怕,特区内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国企进入,进而加快了特区基础建设。
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现在堔圳领导班子就是这样的心理,只要把基础建设好,到时候自然而然会有人来投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