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考核条件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考核条件 (3 / 4)
        小道童对老道士问道。

        老道士看了看张俊等人离开的方向,吞下道袍,摘下发髻,撕掉胡须,露出一张年轻,略显稚嫩的面孔,赫然就是杨承业,而那小道童就是沈富沈万三。

        听了沈万三的问话,杨承业回忆着历史上对张俊的评价。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张俊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

        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前往追随,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

        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

        张俊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

        后来首先自行交出兵权,同时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又参与促成岳飞冤狱。

        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张俊去世,时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如果说“靖康之耻”有赢家的话,最大的赢家莫过于张俊。

        自从徽、钦二帝屈辱地做了金人的俘虏,第一个意识到北宋已经完蛋,第一个提出拥康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覆亡。

        张俊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断然拥立赵构:“大王乃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今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

        从此张俊以御营前军统制而成为赵构集团的亲信。

        张俊驰骋江淮,平定淮宁,镇江、杭州、兰溪、秀州等地的武装割据势力,为南宋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