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乡中四姓 (3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 乡中四姓 (3 / 6)
        “一则仰慕宣公高德,二来确也是为政事而来。”

        “君治繁阳三月,民皆称善,可称仁。深夜闻警,驰援临部,可称义。雷霆击贼,救刘庄於兵火,可称勇。又尝使高素焚债券,近又让功於谢君。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诗》云:‘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君可谓仁勇君子。今来吾乡为有秩,必有良策施政,吾愿闻之。”

        “贞非本乡人,虽在繁阳当了三个月的亭长,但熟悉的只是一亭之地,便如管中窥豹,并不知别亭人情。今来乡寺,就似盲人,眼前皆黑,不知从何下手,正想请教宣公。”

        荀贞的态度很诚恳。

        宣博见他恭谨,也不藏私,直言道:“往昔谢君在时,施政宽仁,不扰百姓,民皆乐之。你可以沿用他的做法。”

        “是。”

        “不过有一点,谢君做得不好。”

        荀贞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问道:“请教是何处?”

        宣博略微沉吟,这次却没有直言相告,而是问道:“君虽非本乡人,但既来吾乡为有秩,且又已在繁阳任职三月,应该对本乡的大姓有所了解?”

        “贞闻:本乡大姓有三,谦德里高氏、费里费氏、甘泉里谢氏,分别在乡、费、粟三亭。”

        能称得上大姓的至少有两个条件,一个族人多,一个有钱有权,其中又以有权为重。繁阳亭的冯家、荀贞夜救的柏亭刘庄,此两家虽是乡中富户,但族人不多,也没什么权势,因此称不上大姓。

        荀贞的这四个姓,高氏不必多了,乡中首富,与阳翟黄氏有关系。费氏也不必了,费畅乃中常侍张让家的宾客。谢氏,即前任乡有秩谢武的家族,论其家产,或还不及冯、刘两家,但有谢武一人便足称乡中大姓了。

        宣博点零头,又摇了摇头,道:“你少了一个。”

        “少了一个?还有哪个?”

        “朱阳里第三氏,在桑阴亭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