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破敌(上) (2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 破敌(上) (2 / 7)
        文聘虽未弱冠,也无官身,但他与文太守同族,因得以子侄的身份侍立在文太守的身侧,听完戏志才的解释,恍然大悟,佩服地道:“戏君真高才也。闻君一席话,贼军尚未动,我已视它如阶下囚!只觉反手就可擒来。”

        黄巾军是一支刚刚“组建”而成的“军队”,乃是由全郡十几个县的太平道信徒组成的。

        波才是他们的渠帅不假,可他之所以能当上这个渠帅,只是因为他的威望最高,并不代表他就能完全地掌控全军。在他之下,几乎每个县又都有本县的“帅”,县以下,每个乡又各有本乡的“帅”。

        简而言之,与其波才是黄巾军的“主将”,不如他是本郡太平道信众的“盟主”。在打胜仗的时候,各县、乡的帅会服从他的命令,一旦失利,底下的帅们就难免会各有心思了。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就像戏志才的,即便波才用他“张角弟子”、“本郡渠帅”的身份,用他以往的威望强压各县、乡的帅同意出兵,各县、乡的帅也定然毫无斗志。

        只要将波才的嫡系击败,其余人众必作鸟兽散矣。

        文太守担忧地道:“贼营诸将若不能同仇敌忾,自然是最好不过,可万一他们同‘敌波才之忾’呢?我虽不知兵事,亦知‘哀兵必胜’!如此,我军岂不危矣?”

        戏志才微微一笑,道:“明府不必担忧。无论贼兵‘哀’或‘不哀’,今日胜者必是我军。”

        “为何?”

        “通过诈降之计,贼兵的‘气’已泄去了一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贼兵之‘气’现处於‘再’和‘三’之间,就算他们同仇敌忾,顶多也就是‘再’,气衰之军,何惧之有!”

        他顿了顿,补充道:“适才我所谓之‘苦战’,是相对‘轻松取胜’而言。明府无需多虑。……,况且以我看来,贼营诸将不与波才同仇敌忾的可能性远大於他们同仇敌忾。如果真是这样,我军轻轻松松就可取胜。”

        话虽如此,文太守终究无法就此宽心,按住佩剑,忧心忡忡地遥望波才的中军,忐忑不安。

        ……

        一刻钟过去了。

        城头守卒各就各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