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寻贤不遇(下)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章 寻贤不遇(下) (2 / 5)
        “康年十五,束发受学。最早学的就是《孝经》、《论语》。”

        “《论语》乡党篇里第一句话怎么的?”

        《论语》是每个士子都要学的,宣康十五六时就能把这本书倒背如流,想都不想,即接口背诵道:“‘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何意也?”

        “是夫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於言辞,只是得比较谨慎。”

        “下一句呢?”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又何意也?”

        “夫子上朝,在国君还没来时,同下大夫话温和快乐,侃侃而谈;和上大夫话正直公正,直言诤辩。国君来了,则是一副恭敬而不心中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郑”

        “夫子为何在乡、在朝,在不同的场合,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他的言谈举止、容貌神态都不一样呢?”

        “这,……。”宣康想了想,记起帘时老师的解释,答道,“乡党者,亲近私下人也,有的还是长辈,当温和恭敬。宗庙、朝堂,国家公事也,当勇敢直言。下大夫、上大夫名望德行不同,也应区分对待。君父为,在君主的面前,应该恭敬不失礼。”

        “和不同的人相交,本就应该用不同的态度。郡功曹是儒雅君子,我用君子的方法与他相交。戏君放达不羁,我虽是个俗人,但也应该勉强自己用不拘束礼节的态度与他相交。”

        宣康恍然大悟,对荀贞非常佩服,道:“今闻君言,方知夫子本意。”

        荀贞一笑,心道:“其实这么多,简单十个字就能概括:‘见人人话,见鬼鬼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