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风卷雷动诛邺赵(一)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 风卷雷动诛邺赵(一) (2 / 2)
        程嘉看出来了,曹操看出来了,华歆也看出来了,以王芬的威望、权势,他是压根就不能与伊尹、霍光相比的,这件事他也是肯定做不成的。

        荀贞自然也看出来了,故此看过他的信后,当时就大惊,道:“方伯必败。族赵家者,在今日也!”

        话回来,王芬固然是难以成事,可王芬败不败,与诛灭邺县赵氏有何关系?

        却是因为:

        首先,王芬这件事肯定做不成,那么其次,做不成就有泄露的可能,那么再次,如果泄露,荀贞收到其信这件事就极有可能会被暴露出去,而一旦暴露出去,荀贞即使可以因为没有参与其中而免去死罪,以赵忠对他的不满程度而言,却也难逃朝廷的追究责罚,别的不,魏郡太守肯定是当不成了,不定还会被削去侯爵,“颍阴侯”削不削无所谓,可魏郡太守要是当不成,“诛赵”这件事显然也就只能放弃,没法儿干了。

        所以,荀贞一接到信,就明白“诛邺县赵”就在今日了。

        话又再回来,荀贞既然知道王芬是必要败的,何不干脆把他卖掉?索性向朝廷举报之,岂不是最好的选择?不但可保不受牵累,而且还会因此立功。

        只是可惜,就当下的士风和舆论主流看之,“举报”这种事儿是万万不能做的,即使牵涉到“谋反”,即使王芬的此谋是“大逆不道”,也不能举报他。

        不错,如果举报了王芬,荀贞肯定能得到朝廷的奖励,可王芬是党饶前辈、领袖,“八厨”之一,有大名於下,而且他这次谋搞“废立”是为了“消灭宦官”,在士人看来,只要和宦官不对付,那么就是“政治正确”,荀贞若将他举报,荀贞的名声就算彻底坏掉了。

        岂不见曹操、华歆、陶丘洪虽然先后拒绝了王芬的提议,可他三人之中,却也没有一人去检举揭发王芬,所为何故?便是因为怕坏了名声。

        由此却也可以看出,当今士人与宦官间的矛盾实已到了完全不可调和的地步,即便是谋反这样的不道之罪,只要和诛宦联系到一起,士人也可以包庇之、隐藏之。

        再联系到早年讨黄巾时北州名士阎忠劝皇甫嵩谋反,又可从中看出,几十年地被打压之下,几十年的积怨之下,汉家子在不少的士人眼中亦早已是威仪不在了。

        皇甫嵩拒绝阎忠的缘故不必多了,曹操、华歆拒绝王芬,他二人不约而同到的是“废立之事,伊、霍所难”,指出的是难度,不肯参与是因为知道这事儿办不成,而非是因为名教纲常,要知,曹操是大贵族子弟、华歆是儒徒名士,“君君臣臣”这样的纲常礼教本应是他两人竭力维护的,可他两人却皆提都没提,这在士人以“磨砺名节”为要的当代是极异常的。

        荀贞不知曹操、华歆拒绝王芬之事,也不知他两人拒绝王芬的理由,如果他知道了,他肯定又会私下感叹:四百年汉家下,虽经中兴,而今却终於厌汉德,帝国走向了衰微,亦难怪近年以来,反叛者自称子者层出不绝,亦难怪乱世一起,袁术、袁绍便皆有称帝之志。

        荀贞对荀攸、程嘉道:“‘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地之常也’,阉宦盛极一时,今固将衰,而襄公矩象之言却不足以为凭,我料方伯此谋必难成,事如不成,恐会累及我等。因此,我以为,诛邺县赵当在今日!二卿以为如何?”

        荀攸、程嘉无奈地对视一眼,答道:“事已至此,也只有按君侯所言,及早动手诛邺赵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