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事了挂印江湖去(上)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 事了挂印江湖去(上) (3 / 5)
        荀贞在赵国中尉、魏郡太守任上皆甚是清廉,不受财贿,可他在从讨黄巾、击黑山、击赵魏贼时却都所获甚丰,这些战利品有的早已被荀成、陈褒送回了颍阴,剩下的一些,也大多随着许仲的此次归乡而一同被送了回去,荀贞所留者只有些便於携带的金饼、财货。

        这些东西都好收拾,只装了两辆辎车。

        荀攸先祝贺荀贞:“赵然诸辈顺利归案,此番捕灭邺赵,事已成了大半。”

        程嘉点点头,道:“接下来就看霍掾的了。”

        郡主记史陈仪长於文采,而於武勇为逊,所以没有跟着荀贞去捕人,而是和荀攸、霍衡等一起留在了郡府,这会儿也在座,他笑道:“霍掾精明强干,必不会误明公大事。”

        可能是因为激动,陈仪的嗓音显得比平时高昂了不少。

        “郡府捕拿邺赵”这件事,给邺县的百姓,而且很快会给魏郡、冀州、以至下造成很大的震动,但对荀贞来,他除了在动手前,也就是今上午出郡府时,心潮上有过澎湃之外,其实他的心情一直是平静的,到底,“捕灭邺赵”在别人看来是个惊动地的大事件,但在他自己的眼中,这却只是一个“台阶”,一个能让他名动海内的台阶罢了。

        乱世将至,比起不久后的袁绍血洗宫症诛杀群宦,比起不久后的董卓入京,比起不久后的诸侯讨董,再比起之后的群雄逐鹿,“捕灭邺赵”算得了什么呢?在当下来,固是大事,可放到整个汉末的这段历史里来看,却只是一块微不足道的石头。

        所以,与荀攸、程嘉、陈仪、栾固、霍衡、刘备等等诸人不同,荀贞的心情在大多数时候是平静的,包括现在。

        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荀贞也作出振奋之色,环顾诸人,笑道:“诸卿今随我做此大事,上为国家除患,下为魏人除害,固然是忠义报国,然我却对诸卿有愧啊!”

        诸人皆知,荀贞的定是将会迎来赵忠的报复。

        陈仪慨然道:“明公此前有句话得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仪生为七尺丈夫,平生所恨:不能为家国除患!今蒙明公不弃,而得以能参与此事,死亦无愧!”顿了下,又补充道,“非独仪如是想,栾、霍二掾亦如是想也。”

        要想办提脑袋的大事,找二十多岁、三十来岁的青壮之人最是合适,这个年龄段的人有理想、有激情、有抱负、不怕杀头,栾固、霍衡今年三十余岁,陈仪年纪最轻,才二十四五,所以他三人肯跟着荀贞捕邺赵,而如王淙这样沉浮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却肯定是不会犯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