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甲光向日来者谁 (3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甲光向日来者谁 (3 / 6)
        荀贞旁顾荀攸、审配,不屑地笑道:“梁期令技至於此!”

        荀攸笑答道:“却是梁期令不知明公应事变乃至於此!”

        梁期令安排人遮道上诉,看似如以荀贞的方法很好解决,可要是换一个不够镇定的太守,放眼一看,几百人拦路,恐怕早就慌了手脚,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断难如荀贞处理得这么省事,又或是换一个喜好表现的太守,也必不会如荀贞这样处置,很可能就会接受百姓的上诉,可一旦接受百姓的上诉,那就掉入梁期令的陷阱里了,数百人上诉,而且大多是故意来找麻烦的上诉,几几夜估计都处理不完,最终只能以灰溜溜地离开而落场。

        审配问道:“明公既依制令他们诣县寺,缘何又留下民告吏者?”

        “这些百姓十之八九是梁期令指使的,如其中有告吏者,则这被告之吏必是与梁期令不和的,我因而令民告吏者留下。”

        审配恍然,道:“原来如此。”

        荀攸忽发一笑,道:“可笑梁期令自以为得计,却反被明公抓住了马脚,自作孽不可活也。”

        荀攸的这句话的不是“民告吏”这件事,而是指梁期令指使这么多县人来告状,恰好证明了梁期令治县的不得力,荀贞可以此为借口刺举弹劾他。

        不多时,王淙和县主簿归来,拦道的百姓皆已散去,只留下了一人,被他俩带到车前。

        荀贞敕令只许民告吏者留下,这个百姓显是告吏的了。

        荀贞顿起兴趣,从车上下来,也不坐,便这么站着问道:“你要告谁?”

        这个百姓拜倒在地,惶恐地道:“民要告沙亭亭长。”

        荀贞本以为他要告的会是县府吏员,却不意是一个的亭长,细细打量他,见这人伏拜在地,头不敢抬,诚惶诚恐,话的声音带颤,心道:“看他模样,像是个真告状的。”和颜悦色地问道,“告他何事?”

        “民同产兄名贤,因伤人被抓,半道上逃走了,县尉令沙亭亭长缉捕。沙亭亭长未能抓到民兄,於是把民的阿母拘押亭郑民的阿母年迈,为了能救出民的阿母,民买了一只羊羔和一瓮酒给沙亭亭长,可他在接受了之后却不肯把民的阿母放出!”

        在抓不到疑犯的情况下,地方吏员可以把疑犯的父母拘系起来,以利用孝心逼迫疑犯自首,这是法律上允许的,但法律上却不允许吏员收受贿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