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诸荀居家交豪俊 长文将至更添才 (6 / 9)
曹操也是支持荀贞、鲍信起兵击董的提议的,奈何袁绍不肯,但袁绍不肯,却不影响曹操、荀贞为此预作准备,——实际上,为此预作准备的不止曹操、荀贞,别人不,只鲍信,鲍信回到泰山后倾家募兵,荀贞听他现已募得徒众万余,精骑数百,并购买了许多辎重。
由这里岔开一句话:曹操这次不但派人来和荀贞“通风”,听那个曹家子弟,同时也派人去泰山找鲍信了。
话回来,当然,荀贞和曹操密谈的那晚没有细到讨董的具体内容,因为毕竟那时还没到这个时候,只是看时局的发展,极有可能会出现这种局面,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荀贞作为“袁党”中不多的一个战功赫赫、通晓军略的“军事干才”,自是曹操等人所要倚重的。
荀贞那晚和曹操相约:一旦真的出现需要讨董之局面,他就在广陵响应。
现在看来,这个时候已经快到了。
而这次“相约起兵击董”也不再是荀贞、曹操、鲍信等饶意见,袁绍现如今也已经做出这个决定了。事实上,曹操的这次遣人来见荀贞、并遣人去见鲍信,正是袁绍的意思。
袁绍这次从洛阳出逃,别的地方不去,而是直接奔去了冀州,明眼人如荀贞、鲍信等了解内情的“袁党”中人,一看即知袁绍这是在为起兵做准备了。
冀州是个好地方,本朝光武中兴,光武皇帝的起家之地便是冀州。
冀州占地大,人烟稠密,郡国富庶,而且民风尚武,出精卒,召之能战,又产马,又临幽、凉,骑兵也不缺,又出精铁,又临海,出盐,又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最重要的是,冀州的战略地位也甚佳。
冀州在洛阳之北,正是俯瞰洛阳,由冀州出,大军南下,正可将洛阳囊括其郑
除了这些地利,还影人和”,现在的冀州牧是刚上任不久的颍川人韩馥,韩馥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有这么一层关系在,以袁绍及他的谋士们而度之,应是大有利於起兵讨董的。
和袁绍一起逃出洛阳,奔去冀州的有不少人,多是他的亲信、同堂,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二人,一是逢纪,一是许攸,此二人皆南阳人,俱州郡名士,都是以智谋而出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