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道是襄阳德珪来 (6 / 7)
扪心自问,要换成是孙坚亡命来投荀贞,如被人、比如蔡瑁获悉,为了孙坚的安全,荀贞也肯定会如孙坚方才那样,干脆将蔡瑁杀了,宁愿与孙坚共亡命江湖,也不肯出卖朋友。
做人总得有点底线,以后不好,荀贞现下却还是有这个底线的。
荀贞握住孙坚的手,两人相对一笑,情谊尽在其中了。
荀贞好奇蔡瑁怎会与曹操是故交。
曹操是北州人,蔡瑁是南州人,两人南海北、南辕北辙,却怎么会是旧交?
登入堂上,了会儿话后,荀贞便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蔡瑁笑道:“君与孟德至交,岂不知故费亭侯素有贤名,好进达贤能?吾姑婿故太尉张公昔年便是因费亭侯之举荐而方为朝廷所重。我早年客居京都,与孟德朝夕共处。”
曹操的祖父曹腾虽是宦官,但在士人里边的名声很好,喜好举贤荐能,对士人从无毁伤之言,他前后举荐的陈留人虞放和边韶、南阳人延固和张温、弘农人张奂、颍川人堂溪典等后来皆致位公卿,——曹操做为宦官之后,却能与袁绍这样的大贵族、大士族子弟结为好友,与他祖父在士人中名望甚佳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是曹腾留给曹操的余荫了。
曹腾既是张温的“举主”,张温和曹家的关系自然紧密,蔡瑁时候跟着姑姑在洛阳住过许多年,便是在当时与曹操相识、结为朋友的。
谈及曹操,蔡瑁想起了一件少年时的趣事,笑道:“孟德好书法,昔我与他共在洛阳时,他有次约我去谒见梁孟黄,结果我两人兴冲冲地去了,却被梁孟黄拒之门外,……哈哈,当时年少,轻脱失礼,却是丢了个大脸啊!”
梁孟黄,即盖勋当年的长吏、故凉州刺史梁鹄,此人虽然做官不够硬气,但书法绝佳,以善八分书知名,光和元年,曾因擅书而入鸿都门学。曹操、蔡瑁昔年求见他时还都只是个毛头子,事先也没有约,就那么贸贸然地登门求见,他当然懒得理会,没有接见。
起这件少年时的丢人事,蔡瑁却无什么惭愧记恨之色,而是意态豪爽,显是将之当作笑话了。
而提起梁鹄,话题难免就向了凉州的乱局并及已然波及到了北地各州的贼乱,又不觉由此到了“州牧之设”,接着蔡瑁主动提起,话题又转到了新任的徐州刺史陶谦身上。
荀贞、孙坚其实是特别注意、不想谈陶谦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