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浮华交会时之弊 (4 / 4) 
        这样一来,当他们反对荀贞打击地方士族、豪强势力时,就会成为荀贞施政的阻力。
        荀贞佯笑道:“公达,卿此言未免耸人听闻了,何至於此!”
        荀攸道:“明公不见昔年成瑨么?”
        成瑨为南阳太守,辟与刘表等齐名的“八及”之一岑晊为功曹,郡事悉出岑晊之手,时人遂以“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为称。郡中有富贾张氏,是桓帝美饶外亲,岑晊等劝成瑨将其收捕,旋遇大赦,理应释放,可岑晊却对大赦不予理会,竟把张氏给杀了,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事情传到朝中,桓帝大怒,槛车征成瑨,下狱死。岑晊因他的缘故害死了他的长吏,却没有勇气自投狱,陪成瑨共死,而是逃亡齐鲁间,苟且求得了一命。
        早年议论下名士,对成瑨、张俭这类浮华邀名、实无担当之徒,荀贞、荀攸意见一致,俱鄙夷之。
        听了荀攸此话,荀彧不赞同,他反对地道:“明公雄才武略,成瑨焉可比之?许子将虽浮华领袖,然今之徐州非昔之南阳,以我观之,他莫本无此意,纵有此心,却也是难为岑公孝。”
        荀贞问荀彧道:“文若,卿以为公达所言何如?”
        一因本身的兴趣使然,二也是因与荀贞密切,受荀贞影响的缘故,荀攸重名法,用权术。与荀攸不同,荀彧儒业精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为人持重。
        因而,虽然在内心中算是较为赞同荀攸的分析,也看出了许劭到徐州后可能会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但在话语上,荀彧没有像荀攸那样“危言”,他道:“方今创业在徐,正用事於下,求贤如渴之际,许公名重四方,既远来相投,明公自当礼遇厚待之,以引良材之续至。”
        如果荀攸的分析中了荀贞的隐忧,那么荀彧的回答亦正合乎荀贞的心思。
        荀贞心中想道:“因噎废食,断海内贤良之所望,此智者不取。许子将之来徐,诚然是柄双刃剑,我如置之不管,或会成公达之所言,而如我早作绸缪,则或可免除此忧。”
        该如何“早作绸缪”?荀贞已有了一个大略的腹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