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非碳基遗骸 (2 / 5)
叶舟立刻行动起来,他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经过加固处理的便携式高精度频谱分析仪和生物场感应器(后者是蔷薇十字会基于对“觉醒”现象的研究开发的原型机),尝试将艾莉丝描述的、主观的“脉动”和“能量起伏”转化为可量化的、客观的频率数据和能量波形。同时,他通过加密数据链,远程调用船上服务器里存储的《光之书》数字化档案,快速筛选出所有与“门扉”、“开启”、“通道”、“初始”等概念相关的复杂几何图案,试图从中寻找隐藏的数学规律和频率对应关系。
“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次声波)区域,周期……天啊,有些波形的周期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这太不可思议了……”叶舟一边操作仪器,一边喃喃自语,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进行着复杂的傅里叶变换和模式匹配计算,“将其与《光之书》‘初始门户’序列中隐含的黄金分割比例、斐波那契数列进行匹配……再引入之前研究‘觉醒序列’时记录下的、特斯拉线圈启动瞬间产生的特殊瞬态电磁脉冲特征作为‘点火器’……”
经过一番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数据处理和模拟推演,他最终合成了一段极其特殊、极其复杂的复合信号。这段信号混合了特定频率的超低频机械振动波(模拟艾莉丝感知到的“大地脉动”)、一组精心设计的、携带特定信息编码的电磁脉冲序列(源自《光之书》几何学的数学转换),以及一个极其短暂但能量高度集中的瞬态电磁峰(作为激活的“触发器”)。
“卡尔,试试用地质共振仪的定向发射模块,以我传给你的这个参数组合,对目标区域冰层下的那个空洞结构,进行低功率、精准的重复释放!”叶舟将生成的数据包迅速传给技术专家,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与不确定。
卡尔接过数据,看着屏幕上那组前所未见的复杂参数,脸上掠过一丝将信将疑的神色,但他没有多问,立刻开始熟练地调整手中那台昂贵而精密的设备。他将发射探头牢牢对准了冰雷达扫描出的空洞中心位置,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键。
起初的几十秒,周围只有寒风依旧不知疲倦地呼啸而过,卷起冰晶,打在众人的面罩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脚下厚重的冰层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叶舟那番复杂的计算只是徒劳。一种微妙的失望情绪开始在一些队员心中蔓延。
然而,就在卡尔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阵低沉到几乎更像是“感觉”而非“声音”的嗡鸣,从地底深处隐隐传来,仿佛某种沉睡巨兽被打扰后发出的不满鼾声。紧接着,脚下坚实的冰面开始传来极其细微、但确实存在的震动,这震动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冰层内部的结构性谐振!
在众人惊愕万分目光的注视下,前方那面原本浑然一体的、深邃蔚蓝的冰壁表面,毫无征兆地亮起了无数道幽蓝色的、如同生物神经脉络或超现代电路板纹路般的光线!这些光线并非静止,而是如同拥有生命般迅速蔓延、交织、组合,最终在厚重的冰层上,勾勒出一扇巨大无比的、充满了非欧几里得几何美感、结构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门户轮廓!这轮廓散发着一种非人间的、冷峻而神圣的气息。
更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门户轮廓中央,那厚度超过数十米的、坚不可摧的永冻冰层,并没有像常规物理规律那样融化或碎裂,而是如同被某种超越了相变原理的无形之力直接分解,从固态瞬间转化为某种能量态或更基础的物质形态,悄无声息地、平滑地向内坍缩、汽化,露出了一个直径约三米、边缘光滑如镜、向内向下倾斜的通道入口。通道内部并非漆黑一片,墙壁自身散发着柔和的、仿佛源自其材质的乳白色光芒,与外面冰天雪地那刺眼的反光形成了鲜明而诡异的对比。
入口,就这样以一种完全超越现代物理学理解的方式,向他们无声地敞开了,仿佛一个亘古的谜题,终于等到了能够解答它的钥匙。
**
短暂的、近乎窒息的震惊过后,严苛训练所塑造的专业素养让团队立刻从震撼中恢复过来,迅速行动起来。经过简短的商议,决定由埃琳娜(医疗与通讯)和另一名队员留在入口外,建立临时营地,负责与“真理探寻者”号保持联系,监控外部环境,并作为紧急接应。叶舟、艾莉丝、以及突击手汉斯和技术专家卡尔四人,则组成探索小队。
他们仔细检查了随身装备,除了常规的极地生存包,还额外佩戴了轻便的内部环境检测仪(用以分析内部大气成分、压力、辐射水平,预防未知病原体或毒素),调整了防护服的内部温控系统以应对可能变化的内部环境,随后,由汉斯打头,艾莉丝断后,叶舟和卡尔居中,四人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战术队形,小心翼翼地踏入了那条散发着乳白色光芒的通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