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威尼斯双线 (2 / 4)
几分钟后,马尔科姆转过身,带来了他们的回复。
“莉亚博士认为你的发现…具有相当高的分析价值,与‘建筑师’历史数据库中的某些模糊记载存在潜在关联。”马尔科姆的语气依旧保持着那种程序化的平淡,但叶舟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语调中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代表着“兴趣”的微妙变化,这让他心中稍定。“更重要的是,‘建筑师’的动态模型也显示,佛罗伦萨区域在历史数据层面,确实存在无法用常规历史波动解释的不规则扰动点。基于效率最大化和风险可控原则,我们同意你的请求。”
然而,随之而来的条件,苛刻得令人窒息,如同一条条冰冷的铁链。
叶舟和艾莉丝可以组成小队,前往佛罗伦萨执行“密码获取任务”。但作为“安全保障”和“技术协助”,必须由四名经验最丰富、装备最精良的灰衣教徒全程“陪同”——实质上就是最高级别的武装押送。在出发前,他们被强制在颈部皮下植入了微小的纳米级追踪器,这些追踪器不仅能实时定位,还能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和周围环境声音。他们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定在与任务直接相关的路径上,任何偏离都会立刻触发警报。所有对外通讯设备被收缴,他们被允许使用的、经过特殊改装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所有操作记录和获取的数据,都会实时同步回卡森镇基地,接受“建筑师”的初步分析。
而特蕾莎,则必须作为“重要的合作者”和“技术分析对象”,留在卡森镇地下基地,接受“保护性监管”和全面的“义体功能评估与修复尝试”——这既是让他们投鼠忌器的人质,也是一个潜在的、可供挖掘的情报源和实验对象。他们被给予了极其紧迫的七十二小时时间。超过这个时限,或者在此期间有任何被判定为“异常”或“敌对”的举动,不仅叶舟和艾莉丝会立刻被就地“处理”,留在基地的特蕾莎,也将在第一时间被移交给教派内部对“不稳定因素”持零容忍态度的“清除派”处理。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赤裸裸的、基于绝对力量差距的最终通牒。
分别的时刻,气氛凝重得如同凝结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特蕾莎被两名灰衣教徒一左一右“护送”着离开“接触室”,她回头看了叶舟和艾莉丝最后一眼,那眼神复杂得如同深渊,里面有沉重的嘱托,有赴死般的决绝,或许…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关乎那道加密指令的、无法与任何人言说的痛苦挣扎。
叶舟和艾莉丝则在一众灰衣教徒无声的、却带着实质压迫感的“簇拥”下,如同被押解的囚犯,乘坐奇点教派安排的、车窗经过特殊处理、内部与外部完全隔绝的、经过防弹和反追踪改装的越野车,秘密而迅速地驶离了卡森镇这片被诅咒的土地。他们被直接送往一个偏僻的、显然被奇点教派控制或渗透的小型机场,登上一架没有任何标识、引擎噪音极低的私人喷气式飞机,跨越浩瀚的大西洋,直奔那个承载着文艺复兴光辉与古老秘密的目的地——意大利佛罗伦萨。
抵达佛罗伦萨的过程,如同一场被按下了快进键的、色彩斑斓却令人心神不宁的噩梦。文艺复兴之城的古老街巷、恢弘的教堂穹顶、博物馆中无价的艺术瑰宝、空气中弥漫的咖啡与历史交融的气息…这一切在四名如同来自未来世界的、沉默、精准、警惕如同杀人机器的灰衣教徒对比下,显得格外失真、脆弱,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被强行叠加在了一起。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感受这座艺术之都的魅力,直接被灰衣教徒用经过特殊屏蔽的车辆,送往位于市中心的、拥有悠久历史的圣马可图书馆。目标明确而唯一——珍藏于此的、14世纪的但丁《神曲》原始手稿,被誉为《内查诺抄本》的国宝级文献。
图书馆古老而庄重的阅览室内,气氛肃穆得近乎凝固。阳光透过高窗,在布满岁月痕迹的木质长桌和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叶舟戴着图书管理员提供的洁白手套,在管理员警惕而好奇的目光、以及四名灰衣教徒面甲后那冰冷红点的双重锁定下,如同进行一场神圣而危险的仪式,小心翼翼地翻开了那本承载着七百年历史尘埃、智慧光芒与可能隐藏着救世密码的珍贵羊皮纸手稿。粗糙的纸质,泛黄的页面,但丁那优美而独特的斜体字…触碰着这些,他的心脏因混合着历史厚重感的激动和对未知答案的紧张而剧烈跳动,仿佛要挣脱胸腔的束缚。
他直接翻到《天堂篇》的最后几章,那些描述但丁在贝阿特丽切引导下,穿越九重天,最终抵达“最高天”,窥见上帝本质——那个“爱推动着太阳和其他星辰”的、包围宇宙的“几何光点”——的诗句。他的目光如同最高倍率的电子扫描仪,摒除了一切杂念,逐字逐句、连同页边任何一丝可能存在的、非但丁笔迹的古老注解或标记,都进行了极其仔细的审视。空气中只有羊皮纸翻动的轻微沙沙声,以及灰衣教徒身上设备偶尔发出的、几乎低不可闻的电子嗡鸣。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精神专注下,一分一秒地流逝,仿佛被无限拉长,又仿佛在飞速溜走。艾莉丝站在他身后稍远的位置,看似放松地观察着阅览室的环境,实则全身每一块肌肉都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如同一张拉满的弓,眼角的余光时刻注意着四名灰衣教徒的站位、动作,以及阅览室入口和窗外任何可能出现的异常动静。负责此次“陪同”任务的灰衣教徒头领,面甲后的红色光点始终如同跗骨之蛆,牢牢锁定着叶舟的后心,不曾有丝毫偏移。
找到了!
就在描述但丁最终窥见上帝本质——那个“包围宇宙并以其光明照亮其运行”的“爱之圈”的诗句旁边,页边的空白处,有一行用极其细微、墨水颜色近乎与古老羊皮纸底色融为一体的、若非极致专注根本不可能发现的褐色墨水书写的注释!那笔迹古老,却绝非但丁本人的优美斜体,更像是一位后世学者,或者…一位知晓内情的隐秘守护者,留下的密码!
注释的内容,并非对但丁诗文的文学性解释或神学探讨,而是一串看似毫无规律、如同密码本索引般的字母和数字组合,其间还夹杂着几个独特的、叶舟一眼就认出的、与《光之书》基础能量符号体系同源的几何标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