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规如刀,雨师试刃 (1 / 2)
伯邑考离去后,朝歌城似乎陷入了短暂的平静。然而,苏妲己心中那根弦却绷得更紧。
她知道,这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假象。九天之上那缕冰冷的窥视,如同悬顶之剑,时刻提醒着她,真正的对手尚未正式出手。
果然,平静并未持续多久。入秋以来,朝歌周边乃至整个中原腹地,竟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晴旱。
原本应是秋雨绵绵的季节,天空却湛蓝如洗,烈日当空,连续月余滴雨未落。
河流水位下降,田地出现龟裂,晚秋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刚刚因棉花而提振的民心,又开始浮动起不安的涟漪。
司天监的官员夜观星象,却只见星宿运行如常,并无明显旱魃作祟的迹象。这旱情,来得诡异。
鹿台宫观星台上,苏妲己与杜元铣并肩而立,望着下方有些焦黄的田野。杜元铣满脸忧色:“娘娘,此旱非同寻常。若再不下雨,今冬明春,恐生饥馑。刚刚稳定的人心,只怕……”
苏妲己目光清冷,望向那高远得令人心悸的苍穹:“非是天时不至,而是‘天规’不容。”她清晰地感觉到,这干旱中蕴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法则之力,并非自然形成,更像是某种针对性的“惩戒”或“考验”。是针对商朝国运的反弹?还是对她这个“异数”的警告?
“传令下去,”苏妲己沉声道,“开启各地备用粮仓,平价售粮,稳定民心。命天工院水利司,全力督导龙尾车及所有可用水利设施,优先保障农田灌溉。同时,令民间组织自救,挖掘浅井,利用一切可能的水源。”
“是!”杜元铣领命,却又迟疑道,“可是娘娘,龙尾车数量有限,且需依水而建,对于远离河流的田地,恐鞭长莫及啊……”
“尽力而为。”苏妲己语气坚定,“更要让百姓看到,朝廷在尽力!绝不能坐以待毙,怨天尤人!”
就在朝野上下为抗旱焦头烂额之际,九间殿上,费仲和尤浑觉得机会来了。
“大王!”费仲出列,一脸悲天悯人,“此次大旱,乃上天警示啊!定是因朝中有人不行仁政,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臣闻,西岐之地,如今却是风调雨顺!此乃鲜明对比啊!”他虽未明指,但目光却有意无意地瞟向苏妲己的方向。
尤浑也赶紧附和:“费大人所言极是!大王,当务之急,应即刻沐浴斋戒,遣使前往泰山祭天祈福,忏悔罪己,以求上天宽宥!而非一味依赖那些……那些奇技淫巧!”他将矛头直指天工院和苏妲己推行的新政。
一些原本就对天工院心存疑虑或利益受损的保守官员,也纷纷出言,要求纣王顺应“天意”,暂停“劳民伤财”的新政,回归传统祭祀祈福之路。
朝堂之上,顿时弥漫着一股将天灾归咎于人事的压抑气氛。比干眉头紧锁,他虽不认同费仲、尤浑将旱灾直接与新政挂钩的说法,但面对如此诡异的旱情,传统的祭天祈雨,确实是安抚民心、体现君王态度的常规做法。他一时也难以找到更有力的反驳理由。
纣王被众人说得心烦意乱,他既担心旱情恶化,又舍不得刚刚见到成效的天工院和新政,不由得将目光投向身旁的苏妲己。
苏妲己心中冷笑,果然来了!利用天灾进行舆论攻击,是旧势力最惯用的伎俩。她缓步上前,声音清晰而平静,瞬间压过了殿中的嘈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