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身怀利器】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64【身怀利器】 (2 / 5)
        复杂之处则难以言尽。

        朝廷迁往河洛意味着大齐政治中心北移,这对江南官绅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因为到时候朝廷肯定会在北地征辟人才,随着江北大量官员的出现,朝堂之上必然会权争不止,不可能再像过去二十年那般,由江南望族把持朝廷权柄。

        更不必说如今陆沉对江北拥有惊人的影响力,朝廷一旦迁往河洛,以他如日中天的威望和没人可以动摇的军权,难保不会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总揽军政的权臣,而且如今天子年幼,正是主少国疑的格局。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场小规模高级别的朝会于文德殿东暖阁召开。

        与会者除了两位宰相薛南亭和许佐,还有军务大臣李景达和沈玉来,以姚崇为首的六部尚书,再加上御史大夫张苍和翰林学士王安,一共十二位重臣。

        御案之后,宁太后和天子并排坐着。

        “今日召诸位卿家入宫,是因为江北战事逐渐进入尾声,淮安郡王必能完成北伐大业,故而有几件事必须提上日程。”

        宁太后面带微笑,显然是为江北大军取得的战果而欣喜,继续说道:“第一件事,关于三军将士的嘉赏事宜,朝廷需要拟定一个章程。”

        其实这件事不算困难。

        只要等陆沉的请功奏章送上来,朝廷派专人核实之后,便可依照规制进行封赏。

        根据将士们的功劳大小,赐予相应的爵位、军职和田地。

        问题在于陆沉本人的封赏。

        这些重臣当然明白其中关节,在稍稍沉寂之后,礼部尚书孔映冬沉稳地说道:“启奏陛下,此战光复河山扬我国威,淮安郡王当为首功。依臣拙见,若能先定下淮安郡王的封赏,余者便可循例赏之。”

        “孔卿言之有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