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雄心】 (3 / 5)
他转头看向站在韩忠杰侧前方的萧望之,问道:“关于韩卿家的提议,不知荣国公意下如何?”
萧望之微微垂首道:“回陛下,臣没有意见。”
这個回答出乎李宗本的意料,他已经做好萧望之会反对的准备,却没想到对方会是这样的态度。
难道说这段时间的压制已经让萧望之认清现实?
自从那次因为如何处理厉冰雪和飞羽军将士的争议之后,军事院的势力格局渐趋明显。
虽说萧望之有李景达的支持,但是韩忠杰、张旭、陈澜钰和沈玉来的步调逐渐一致,他们四人都是手握重兵的实权武勋,共同进退所形成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在接下来的日常理政之中,萧望之有好几次被迫接受他们四人的意见,特别是在对靖州军一系将领的任免和调动上,他的处境可以用独木难支来形容。
或许这就是今日韩忠杰敢抢在萧望之前面表态的原因。
李宗本心念电转,温和地说道:“荣国公乃国之柱石,在军事上造诣尤深,何不对此事畅所欲言,以便朕能做出更合适的应对。”
萧望之沉默片刻,道:“陛下,既然涉及到北伐大业,臣认为应该听一听边军主帅的意见。”
“这是自然,朕在等陆沉和刘守光的密折,不过——”
他话锋一转,笃定地说道:“先皇最大的遗憾便是无法再临旧都,北伐势在必行,想来边军将士都渴望为国效忠和建功立业。方才韩卿家有句话说得很对,景国内乱可遇不可求,一旦错过便很难有第二次。朕不会狂妄到认为景军不堪一击,但是若能利用这个机会收复河洛城外围的故土,便能给将来还于旧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萧望之似有迟疑,最终还是拱手一礼道:“陛下圣明。”
李宗本对他的态度很满意,面上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继而道:“此战规模不会太大,但是无论战事规模大小,朝廷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朕今日召众位卿家入宫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