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叛徒(下) (1 / 5)
也克蒙古兀鲁思和大周政权,其核心都是依靠强悍武力不断胜利,不断挟裹填充降人、附庸而成的军事集团。
在大周这一边,其政权在相当程度上沿袭了辽、金之制。当年契丹、女真以少量本族驱使十倍、百倍之众,而以此秩序建立域内大国;大周在这方面,自然不缺乏见识和手段。
何况大周是汉人政权,以汉人军队在过去数年里表现出的善战,加以整个族群十倍的人数优势,和中原大地百倍的财力优势去驱动些许异族,简直易如反掌。
而在蒙古这一边,从草原到西域的无数民族千百年来依附强者,早就成了血脉中的本能。以成吉思汗的威势,加以逐渐完善的体制,容纳愈来愈多的降人,也是大蒙古国急速扩张的秘诀所在。
所以,当大周和蒙古之间,一轮新的军事试探开始的时候,打头阵的就成了背叛蒙古的蒙古人,和依附蒙古的西域异族。而这些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背叛了出身的人,在为新主效力时总会特别积极。
伯牙吾骑兵的首领土土哈希望自己来到东方的第一场战斗,能有完美的表现,也就是,既击退对手,又救下濒临败北的同僚。
所以他在分兵两路的时候,亲自带领着人数较少的这一队,打算用大队纠缠住敌人,而亲领本部与豁罗剌思人汇合,并激励他们继续作战。最好能够切入到地方的两股人马当中,形成对敌人的夹击之势。
不过,当他们快速接近豁罗剌思人的时候,大概是来势太快,引得一些豁罗剌思人大为紧张。有零星数人隔着老远怪叫惊呼,甚至胡乱抛射箭矢。
两边厢的距离还有两百多步呢,骑弓根本射不了这么远,箭矢没伤着人,半路上便坠落地面,被茂盛的野草覆盖了。
这场景让土土哈一愣。
短距离的快速射击,依赖的不是眼神,也不仅仅是反应,更重要的是经验和判断,有时候只消余光扫到目标的位置,手腕一翻,手指一送,事先上紧的弩机弹动,弩矢就能正中目标。
按说,我们算是最早背叛花剌子模,投靠也克蒙古兀鲁思的一批人了,应该受点优待,不至于被坑害了吧?
难道草原上的蒙古那颜们缺少奴隶?如果是那样的话,伯牙吾人就只能做牧人,做猎人,再也没有上阵厮杀的机会了吧?而我土土哈,最好的结局大概也就是跟着某一位那颜,做个知疼着热的宠臣?
而敌骑未到,漫天箭雨先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