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纯朴山村情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 纯朴山村情 (1 / 3)
        走进白山村的村庄,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一个近乎跨越时空,倒退四十年的角落。

        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苏绿宁永远都不敢相信,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这座边远小山村的穷困赤贫,竟然达到了难以用言辞形容的程度。

        一路前行,一路震撼,一路感慨。

        这是一处典型的壮乡风格村落,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还有不少泥坯、木板房,甚至是危旧房。

        老式的建筑,人畜混居的现象十分普遍。

        房子分为上下两层,牲口“住”底层,比较低矮;上层住人,木地板,木板墙,也有的是泥砖墙;顶上还有个阁楼,一般用来存放粮食。

        村民们打趣地说,底层是“畜牧局”,中间是“人事局”,顶上是“粮食局”。

        苏绿宁肩背着小药箱,挨家挨户的上门走访。

        这里的村民,住房都十分拥挤。

        有一户两兄弟家,共八口人,共用一个客厅,各自却只有一间不足八平方米的卧室,七十七岁的老母亲,只能与家里养的猪同处一屋。

        村子里有不少的老房子。

        听一个村民说,自家房子是爷爷的爷爷盖的,年久失修,墙面、屋顶、房梁都严重受损,一面墙壁还已经消失了,仅剩下三面,如同一个横放的“”形,正对着长长的村间道路,透风漏雨。

        虽然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但是苏绿宁在白山村里看到,有些极贫户,衣食住行仍然样样令人心酸。

        推开一户村民家里破旧的木门,她的眼睛好不容易才适应下来,才逐渐看清楚了屋子里的情况:

        屋子分成两半,左侧是牛圈,杂草上散落着牛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右侧是人住的地方,苏绿宁借着手机的光亮,才能看到床铺——一块木板搭在四摞砖头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