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回家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 回家 (4 / 5)
        燕长青平时在家再掩饰,也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改掉一些习惯,比如说话,所以不时的蹦出来几个成语,家里人倒是学的都挺快。

        听到老爸的话他也挺乐呵:“那不是抢村长家的生意了?”

        “啥生意不生意的,咱们以后得住个人在这里看着发电机的,盖个厕所咋了?”燕大海说起话来有点底气不足,不过在儿子面前,要支棱起来。“就只能他盖个厕所,别人就不能盖了?”

        村长家就在村口这儿,离打麦场也近,他就在他家后边盖了个大点的厕所,方便在打麦场的人需要解决排泄问题。

        当然还能顺便多些肥料,要不然他也不会费劲儿,盖一间有三个蹲池的厕所。

        所以刚才燕长青开玩笑说老爸在这儿盖个厕所,是抢生意。

        农村就是这样,穷的时候啥都珍贵,还有人放牛都带着箩头,捡牛粪呢!

        闲话几句才说正事,燕大海说道:“现在想用咱们家电的都来交待过了,咱们这个能发电了吧?小李湾的也过来了几家,后边那俩村子也有,他们离的远能用咱们电不能?”

        燕长青解释:“都能用的,咱们几个村子离的不算远,都一样。”

        实际上小李湾离大燕庄算是最远的,拐了几道弯的小路,村里人说二里地都是约数,平时小孩子们跑来跑去都不嫌累的。

        至于鹅头湾鸭头洼那边,那两个村子离的更近,因为他们的农田都在村子另一边,九岗十八洼,只有靠着大燕庄这边,地势平坦能建村子。

        实际上这里人口密集,村子都不太远。

        导致的后果就是每家每户分的田地太少,也是穷的一大主因。

        就拿大燕庄小李湾两个村子来说,人均耕地不到一亩,鹅头湾鸭头洼的地倒是多一点,可九岗十八洼的地,年年乡里都得去催公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