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魏忠贤义子魏行通 (1 / 11)
第十七章魏忠贤义子魏行通
天启七年深秋,长安城的落叶比往年更密,像无数双垂落的眼。魏行通跪在东厂值房的青砖地上,指节抠进砖缝里,指甲缝渗出血珠,却浑然不觉。
“义父他……真的去了?”他声音发颤,喉结滚动着,像有块烧红的烙铁卡在那里。
回话的小旗官头埋得更低,声音带着哭腔:“回督主,三天前圣上下旨,赐……赐了净身房的那瓶牵机药。萧书生……萧琰在旁边看着,说这是‘阉党应得的体面’。”
“体面”两个字像淬毒的针,扎进魏行通天灵盖。他猛地抬头,铜铃大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原本白净的脸涨成猪肝色。案上那盏琉璃灯被他带起的风扫到地上,“哐当”一声碎成齑粉,灯油溅在他云纹锦袍上,晕开大片深色污渍。
“萧、琰!”他一字一顿地念着这个名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好个酸儒,好个读圣贤书的!”
三年前他还是顺天府学的生员,因家贫被同窗欺辱,是魏忠贤路过时把他从泥里捞出来,收为义子,一路提拔到提督东厂的位置。义父教他识字断案,教他权术谋略,甚至把自己最贴身的绣春刀都赏了他。如今这把刀正挂在墙上,刀柄上镶嵌的红宝石在残灯下闪着冷光,像极了义父临终前那双不甘的眼。
“备轿,去北镇抚司!”魏行通猛地起身,袍角带起的风卷着地上的灯芯草,“我要知道萧琰这三天里,吃了什么,见了谁,放了几个屁!”
北镇抚司的档房里,密密麻麻的卷宗堆到房梁。魏行通亲自翻检,手指划过萧琰的籍贯——江南常州府,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弹劾魏忠贤“十罪疏”闻名朝野。卷宗里还夹着张画,是萧琰在江南时的画像,青衫白面,手持折扇,眉眼间带着股温润的书卷气,谁能想到这副皮囊下藏着蛇蝎心肠。
“此人好名,尤爱结交清流。”旁边的掌刑千户低声禀报,“这几日在府中设了三场宴,都是些科道官,席间总说‘奸佞伏法,天下清明’。”
魏行通冷笑一声,指尖戳着画像上萧琰的眉心:“清明?我就让他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他忽然想起义父生前常说的话:“对付读书人,不能用刀,要用笔。笔杆子杀人,不见血,却能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三日后,南京贡院门前贴出一张匿名揭帖,墨迹淋漓,说萧琰当年乡试时贿赂主考官,将第三名的文章换成自己的。帖子末尾画着只缩头乌龟,背上写着“萧”字。
这帖子像长了翅膀,不到半日就传遍应天府。那些曾被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人立刻跳出来,说这是阉党余孽的污蔑。可当有人拿着萧琰当年的文章和第三名的卷子比对,发现竟有七处关键段落惊人相似时,朝堂上的风向开始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