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萧琰见德王李致(一)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萧琰见德王李致(一) (2 / 4)
        萧琰回答道:“回王爷,草民平日里除了读书,还喜欢游历四方,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喜欢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流,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

        李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萧公子此言有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本王也时常喜欢外出游历,只可惜身为王爷,身不由己,很多时候都被事务缠身,难以如愿。”

        萧琰说道:“王爷心系天下,为百姓操劳,草民深感敬佩。草民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也希望能为国家和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致看着萧琰,眼神变得更加深邃:“萧公子有这份心,实在难得。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像萧公子这样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本王很希望能为朝廷引荐。不知萧公子是否愿意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萧琰听到这话,心中一动。他寒窗苦读多年,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吗?可是,他也知道官场险恶,人心复杂,自己能否在官场上立足,还是一个未知数。他犹豫了片刻,说道:“王爷的好意,草民心领了。只是草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而且对官场之事也不甚了解,怕难以胜任官职,辜负王爷的期望。”

        李致理解地点了点头:“萧公子有这样的顾虑,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本王相信以萧公子的才华和能力,只要稍加历练,必定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本王不会强迫你,你可以回去好好考虑一下,若是想通了,随时可以来找本王。”

        萧琰起身道谢:“多谢王爷体谅。草民回去之后,一定会认真考虑王爷的提议。”

        两人又聊了许久,从诗词歌赋谈到天下大事,从民生疾苦谈到朝政弊端。萧琰发现,德王李致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只知享乐,而是一位心怀天下、有远见卓识的王爷。他对国家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百姓的疾苦也深感同情,并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萧琰心中对德王的敬佩之情更甚。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萧琰起身告辞:“王爷,天色已晚,草民也该回去了,多谢王爷今日的款待。”

        李致也起身相送:“萧公子不必客气。今日与萧公子交谈,本王受益匪浅。希望萧公子早日给本王答复。”他示意管家送萧琰出府。

        萧琰再次向李致道谢,然后跟着管家走出了安德王府。站在王府门外,萧琰回头望了一眼那朱红的大门,心中思绪万千。德王的邀请,像一颗石子投进了他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但他知道,这次与德王的会面,将会成为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萧琰整理了一下衣衫,提着空了的竹篮,转身融入了京城的暮色之中。他的身影虽然单薄,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他知道,无论自己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会辜负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也不会辜负德王的赏识与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一直沉浸在思考之中。他回想起与德王的谈话,德王的话语时常在他耳边响起。他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想到了天下百姓的疾苦,也想到了官场的险恶。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踏入官场,去面对那些未知的挑战。

        这天清晨,萧琰像往常一样来到城外的一座小山丘上。站在山丘上,俯瞰着京城的全貌,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因为害怕挑战而放弃实现理想的机会。虽然官场险恶,但只要自己坚守本心,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权势所屈,就一定能在官场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国家和百姓做一些实事。

        想通了这一点,萧琰心中的疑虑和不安一扫而空。他转身下山,快步走向安德王府。他要告诉德王,他愿意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当萧琰再次来到安德王府门前时,守门的侍卫已经认识他了,连忙热情地上前迎接,并迅速进去通报。不多时,管家便快步走了出来,笑着对萧琰说道:“萧公子,王爷正在府中等着你呢,请随我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