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香港的地位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 香港的地位 (2 / 5)
        “那好……我的看法就是,电影体制隐患虽多,但现在谈改革都是刮痧疗法,无法深入。”

        “哦?这个说法倒是新奇。”廖公笑道。

        “就拿他们争的发行权来说,表面上是制片厂和中影在争,但真正渔翁得利,闷声发财的是谁呢?是地方的各级电影公司。

        中影顶多赚个发行费,电影公司赚的可是票房。

        他们将各省、市、县视为自留地,壁垒严重,严防死守,互不分享。

        我们没有全国性的大院线,没有严格的监管系统,没有科学合理的售票模式和票房统计,一部片赚多少钱,他们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查都没法查。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难题,不仅是打破中影对发行的垄断,更是打破地方电影公司对市场的垄断,那可是拥有50万职工的一个体系,谁动了他们蛋糕,他们敢拼命。

        这么说吧,哪怕您现在给我国内发行权,让我去搞分账,我都不搞,没那个条件!”

        80年代,国内连一个正经的票房统计模式都没有,数据全是模糊的,大概的,一部片究竟挣了多少,谁特娘也不清楚。

        总说《少林寺》过亿过亿,其实没有实证的。

        所以汪洋和那些制片厂跟中影闹,陈奇从来不搅合,这是他们的时代局限性。如果真闹成了,给制片厂发行权,不超两年,还得灰溜溜的把权力交回。

        因为他们会发现,让自己去面对电影公司,还不如去面对中影呢……

        那什么时候能彻底改革呢?90年代中期,国产片票房烂到泥坑里,电影院纷纷倒闭,电影公司开不出工资,那时候就能改了。

        改革无法一蹴而就,陈奇的目标也不是国内发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