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分开来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7章 分开来 (2 / 3)
        此处奥尔先生使了点“心机”,三个中短篇,顺序不同,奥尔第一篇是荷尔德林篇,柯尼斯首篇是克莱斯特篇。

        为什么会选择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呢?

        虽然是德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家,可每个领域都不是代表人物——很正常,当时他没去参加世界青年论坛,如果起来就能瞧见顾陆酒后的一番言论……

        柯尼斯直接开始,他看过许多人物传记,但眼下这一篇,超出了他的预料。

        和其他按部就班的传记相比,眼前的内容截然不同。

        以克莱斯特的首部悲剧《施罗芬施泰因一家》台词为开场导语:我之于你可能是个谜,可你也得自我宽慰,上帝之于我亦是一个谜。

        [德意志大地上,风之所向,克莱斯特,这个躁动不安之人无不随之而去,没有一处城郭不曾栖身过这个冥顽的飘零人,他几乎总是在途中,在路上。从柏林搭上一辆徐徐启动的驿车,他便向德累斯顿方向疾驰而去,进入埃尔茨山脉,奔向拜罗伊特……接着他穿越拿破仑战争的炮火驶向巴黎。]

        随即就是非常快的一段描写,把他们国家的躁动、不安、混乱、激动、亢奋等一些样貌展出了出来,这就是简社长和璐哥讨论的顶尖白描。

        等等。

        柯尼斯起身从书架里拿出了一本克莱斯特的他专,由他朋友撰写的。实在的说,这位朋友确实没什么文笔,所以这本他专基本没名气,唯一的优点就是真实了,后世研究者比如说他,可以更好的知道克莱斯特。

        根据《克莱斯特一生》的描写,瑞士伯尔尼、图恩、巴塞尔、伯尔尼……顾陆所写的经历,细节上也是没什么错误的,一一对应。

        “福克斯翻译的作品……他的文笔太优美了,非常的华丽且极具感染力。”柯尼斯没看多少就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翻译者是德国汉学家福克斯,柯尼斯认识他,翻译是以准确和快速为主,不是林少华先生那种翻译后风格大变的类型。

        所以如此有力量感的文笔应当是来自作家本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