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济世良方,终成国策; 仁心妙手,福泽苍生 (2 / 5)
胤礽笑着示意他坐下:“来得正好。这是刚拟定的坐诊章程,你看看可有疏漏?”
胤祉接过厚厚一叠文书,越看越是惊叹:“二哥想得周到!这'分科诊治'的法子妙极,寻常医馆都是杂症统看,您这内科、儿科、妇科分开,既省了病患等候,又让太医各展所长。”
“不止如此。”胤礽指着其中一页:“我还打算让太医院每月派两名太医,轮流去军营为兵丁看诊。将士乃国之根本,他们的安康马虎不得。”
胤祉若有所思:“只是...这般安排,太医院那边...”
“早疏通好了。”胤礽从案头取过一封书信:“院使张璐是我启蒙老师的同窗,他看了章程,主动要求亲自担任济世堂首任堂官。有他坐镇,其他太医自然踊跃。”
秋阳西斜时,胤祉捧着文书告退,临走时忍不住道:“二哥这济世堂若成,必是造福苍生的善政。”
待他走后,小狐狸跳上窗台:【宿主连将士都考虑到了,这是要一举多得啊。】
胤礽望着庭院里飘落的银杏叶,轻声道:“济世堂看似是医馆,实则是一方仁心所系。百姓得安康,医者得慰藉,将士得照拂,而朝廷...”
他唇角微扬:“得的是天下归心。”
十日后,乾清宫。
康熙仔细翻阅着胤礽呈上的最终章程,越看越是欣慰:“保成,你这'以捐代税'的法子颇有新意。商贾捐银济世,可抵部分商税,既充实了济世堂的银库,又不伤朝廷根本。”
“儿臣测算过,”胤礽指着附录的账目:“若京城百家商号参与,首年即可筹得白银五万两。除去建堂开支,足够维持三年用度。”
康熙忽然合上奏本,意味深长道:“你可知这章程送到六部,会有多少人反对?”
胤礽从容不迫:“太医院乐见其成,户部省了赈济银子,工部能得营造之利。至于可能反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