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不是坏人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不是坏人 (6 / 7)
        月光,如细镰刀般的新月,发出淡淡的光芒。还看得见星星,如芝麻般散乱在天上。这时没有诗意,因为我心如乱麻。

        我在想,自己是不是开始堕落。但又一想,我本来也不算高尚。原来我们歌颂月光,说它纯洁,说它明亮,说它无私地照耀黑暗。但是,当它照耀的时候,是不是剥夺了星星的光彩?其实有一半的时间,它根本就懒得出来,根本没有把人类的歌颂,放在心上。

        在这个树影绰约的花园,不知道有多少蟋蟀在身体上欢乐,它们唱着歌。但人类根本就没必要歌颂,因为它们的歌唱只是为自已的欢乐。有黑鸟飞过,没有留下人们观察的痕迹,所以也不会对它们指责或者赞扬,但它们却在奔波它们自己的生活。

        人类感情最大的特点是,喜欢投射。人与人之间,以为我喜欢什么,你也会喜欢什么。像傻乎乎的单相思,不知从何开始,根本谈不上结束。但你心里翻江倒海,对方却毫无感觉。

        人与动物之间,都以自利来区分好恶。比如蚊子,它们也要活着,它们也要繁衍,它们也要快乐。但人们无端地讨厌它,给它加上罪恶的句号,这其实是多此一举,人类自私的天性,与蚊子有什么关系?它才不管人类喜欢不喜欢,它只按自己的本能,自在地生活。

        人与物之间,更荒谬的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种推理是人类喜欢情感投射击的典型案例,青山要是有感情,也不会管你人怎么样呢。

        最极端的例子,是对上天的终极拷问。如同窦娥冤里所说:“天呐,你不分贤愚枉为天!”韩愈也说:“穷极呼天,痛极呼父母。”我们人类在感情上,总是想上天是公平的,上天是与人类的感情道德是相通的。

        最有力的批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们喜欢把自己的所有行为都与感情良心相联系,产生了泛道德观。以为所有行为,都可以按动机产生道德的价值。这其实是高估了人类自身的意义,对于自然来说,人类和蚊子一样,根本没有多么高尚的意义,自然也没必要跟人类进行道德判断和情感沟通。

        就象这月光,根本不理会你的赞美或诅咒,它只按它的方式,自顾自的照耀或隐没。就像这夜晚偶然的风,它不是为了让你感冒或者凉爽而来,它只是按它的节奏,凑合上了气流,该来就来,不管会刮到哪一个。

        “不给自己找别扭”,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哲理不一定来自思考或者读书,有时,它只产生于生活的经验,或者人的直觉。

        有些哲理,其实古人也思考过。那些思考的人,比我聪明得多。比如李白,他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者,百代光阴之过客,况人生如梦,为欢几何?”及时行乐的思想,也在他《将进酒》的诗歌中写得明白。

        白居易是及时行乐的典范,苏东坡也在接受现实中寻找仅有的一点快乐。他们都比我聪明,都是大丈夫,他们的选择错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