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为什么安心 (4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为什么安心 (4 / 7)
        那就从最有缘分的经典看起吧,最短的《心经》,只有几百个字,应该可以了解大概了吧。

        “观自在菩萨”,就第一句,我买了好几个版本的参考书,对这第一句五个字的解释,就让我感叹,佛教学问的广大。

        观自在菩萨,是一个菩萨的名号,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观音菩萨。为什么叫观音,此时又为什么叫观自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首先说观音,这个句号缘由,从《愣严经》上可以看出来,他的法门,就是从观察了解声音的本源悟道的。经上写了二十几位菩萨悟道的路径,观音菩萨是我们最熟悉的。

        为什么不叫听音叫观音,这也有名堂。他是从听音开始的,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我能够听到,这种思路是从里到外的发散思维。如果倒过来,“入流忘所”地思维,会体味到“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的境界,观音是观察思维声音的本质,所以叫观音。

        当然,这些理解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加上我的一些妄加猜测,根本不可能作为真相的。

        此时,在《心经》中,为什么叫观自在?观,是什么?是用眼睛?用耳朵?用意识?观到了什么?观到了心?观到了能、所?什么叫自在?观到了自在是何种体验?真正的自在存在吗?

        这些都是大问题,光凭思维无法解释。

        “行般若波罗蜜多深时,照见五蕴皆空”。行**深时,是指的时间,还是指的一个状态?用什么行,行到哪里?有多么深?深入何方?这又是一连串问题。

        好了,后来,又产生一个“照”字。以前,在跟文大姐他们学打坐时,他们说过,禅宗打七里,有一个“观照”的法门。我原来以为观照是一个意思,好比文字一样,是一个词。从这里看来,观是观,照是照,意义是有区别的。

        那么什么是观?什么是照?我根本不知道。对于一个还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来说,什么是走、什么是跑,完全没有概念的。我现在,就是这种阶段。

        “五蕴皆空”,五蕴我知道,书面解释是:色、想、受、行、识,是产生人体思想感情的五种因素吧,反正,我也只能理解到这种程度。皆空,这个空是没了吗?或者说是现象空,本质空。还是说它们都处于变化的阶段中,没有固定的形态和性质?

        按妍子的方法,她念经不像我这样看经,她只是一句一句认真地念,从未想里面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