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拍马屁冠军 (2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拍马屁冠军 (2 / 7)
        最值钱的东西,往往是玉料的稀缺性、加工的艺术性、审美的层次性高度融合的产品,但这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市场上非常少见。比如,岳父当年送我那座山子,我近年在市场上,很少见到这种品级的货色了。

        当然,买下这些东西,也得花不少钱,二三十万是要花的。最主要的是那枚田黄印章,就花了十几万。田黄本是福建寿山石的一种,原来产量也不少,但因为乾隆皇帝偏爱,成了朝廷贡品,就身价陡升,从清至今,众人趋附,以至于今天材料稀缺,到了按重量计算,比黄金还贵的程度了。

        翡翠也是一样,本来属于缅玉一种,各色花样,原来本来属于玉石中普通一种,但因慈禧太后特别喜欢,价格就上来了。因太后特别喜欢翠色,所以翠的价格远远超过翡,它们本是同地同生同种,做玉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从玉市场价格的变迁来看,凡是文人喜欢的,就变贵,凡是帝王喜欢的,就变得特别贵。因为文人善于炒作,帝王握有权力。

        在中国,传说古代玉可通灵,是祭司进行祈祷的道具。从龙山文化出土的龙形玉,到中原地区出土的玉圭、玉壁,无一不是祭祀的神器。当然后来,文人在玉中找到了审美价值,也对玉的命运起了影响。李商隐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描写蓝田玉的美,让玉变得有感情,这是文人的惯用手法。其实,玉,本身就是一种石头。祭司统管着文化和权力,后来政教分离,文化和权力,仍然分别影响着玉的价格。这就是渊源吧。

        玉崇拜,估计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共同特点,龙山、良渚、仰韶等,中华传统文明的发源地,都有玉崇拜的遗迹。传染到今天,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喜欢玉,或许是这个原因吧。

        玉也是石器时代留给人类的文化印记,人们天然喜欢石头,也许基因中有祖先喜爱的痕迹。但进入金属时代后,人们有工具来加工硬度较大的玉石了,于是,玉文化,才具有了普遍性。《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加工硬度很高的玉石,光靠他山之石,是很费功夫的,所以错是金字旁,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错就是用金属做的了,加工起来比较方便,玉石就由神秘的祭司专属,进入社会流行的层面了。

        推论:凡是无法流行的东西,影响不了社会文化。

        老爷子,是贺处长亲自开车送的,我在路口等。等到后,寒暄一阵,我就在前面带路,带路前,我向老将军请示:“首长,车速0,车距40,是否出发,请指示!”

        我拿出当年军人报告的气质,让老将军重享当年指挥部属的光荣。他果然来神,大手一挥:“出发!”

        仿佛在指挥一支部队,其实,就我们两台车。关键是,要让他找到这种感觉,人生如戏。

        到山果居门口,我已提前向班长打了电话。他和鲍老板在门口迎接。车一停稳,班长迅速拉开车门,请首长下车,首长当然很矜持。班长马上立正站好,说到:“老兵陈某某,向首长问好!”

        首长点点头,问前车下来的我:“这小伙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