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北京有些事 (6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四章 北京有些事 (6 / 6)
        从哲学意义上说,这是世界观的范畴。本来说心、说见,基本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怎么突然跳到世界观上来呢?

        我突然想到,所有认识的对象,都是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所有认识都会是错误的。这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啊。这才是经典,这才是大学问啊。

        但是,我不懂,我不理解,为什么他这样说。万法唯心,我听说过这个词,但看上面两个结论,就令人震撼了。心不仅是宰一切的,而且是创造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心就好比天主教中的上帝。但他又说,心是不存在的。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世界不存在?难道是我不存在?难道是认识不存在?

        一切皆空,我在哪里?

        我不敢往下想了,因为思维的逻辑没有着力点。人的思维就像是个射线,从端点出发,你思维或习惯或爱好的偏好,就是你的方向,但没有端点,所有方向都没有出发的地方了。

        但是,《愣严经》的原文,却是难得的古代美文,用词精当典雅,简直可以作任何文体的范本,这个译者,简直是个大文豪,不亚于韩愈了。

        等我仔细查找它的译者时,才明白,这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本身佛陀的内容就是经典,译者又是三们高僧共同研究对照,执笔者,是大名鼎鼎的房融!房家在唐代,绝对是除皇室以外的第一精英家族,名相房玄龄的名字,任何一位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房融的官职曾经位居宰相,其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绝对是当时最优秀的人。执笔这本经典的翻译,可以说是他在学术和宗教上最大的功德,也可以这样说,凭这部译作,他就可以称得上唐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了。他在书中的署名很长,但我要把它认真记下来,以不忘这位世匠的功绩。全称是:菩萨戒弟子前正仪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

        我为什么对这几位译者推崇那么高呢?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看了不少外国名著,由于自己英语不太好,主要是看译著,但许多译著翻译得生硬难懂,根本无法看下去。

        过去讲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对于信,就是要忠于原文原意,要忠于,首先自己要理解,不能生吞活剥。更不能不懂装懂,瞎子牵瞎子。对于佛经来说,如果不能做到信,那就犯了根本错误,这可是修行手册,不能代代害人,遗误千年众生,这个罪过,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所谓达,就是要通达。许多人翻译外国名著,信到是信了,不过大量使用中国人不习惯的从句复句,不加解释的专有名词,看起来打头,想起来头晕,好好的菜,让他烧糊了。所谓雅,就是要优美,要给人美感。外国名著肯定是优美的,要不然不成其为经典,但你翻译得白如开水、烂如枯草,几个中国人爱读?

        要成为优秀的翻译家,必须是中外两种文字的大师,才能够传递出准确的美感。比如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幽默风趣,简直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傅雷翻译的《飘》,名字就非常传神。英文原意是:随风而逝,他译成一个汉字:飘,神不神。中间的人名,所谓嘉斯丽、白瑞德,都适合中国人对人名三个字的习惯。我们看到的外国人,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这种功力,非大师不能。

        但是,《愣严经》我是看不下去了,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分析和理解基础,它已经把我平时擅长的逻辑思维的起点,都空掉了,我如何理解呢?

        算了,看些其他的吧。好在,妍子和我的打坐,一直在进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