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发散与内卷 (2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章 发散与内卷 (2 / 7)
        人心,真的是发散与内卷的节点吗?如果是这样,人,是不是心的奴隶?

        假如是,那么心就是主人。但这个主人在哪里呢?长什么模样?却难以捉摸了。因为,心是不断变化的,它不知道所在,不知道所来,不知道所去。

        突然一个词蹦了出来:“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这正是妍子天天念叨的事啊。

        妍子目前的状态,在我看来,是明显内卷化的。她对外界的事物,几乎失去了冲动的兴趣,这与她的过去完全不同。她过去,肯为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大惊小怪。今天,即使我在她面前走动,她念经的节奏和语气,也毫无更改。

        但是,这种内卷化,并不意味着不丰富。我在打坐的时候,虽然在外人看来,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的波动,身体的感受,却时时风起云涌。

        从自身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看,哪是大哪是小呢?我们看不到宇宙的尽头,那么我们就得出宇宙无限大的概念。我们能够看清自己内部的组成和微粒吗?分析观察到原子电子量子的世界,就到了尽头了吗?没有。如此说来,微观的世界,也是无限大的啊。

        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佛说:“心即是佛。”

        哪个世界更大?

        有些道理不太清楚,就自己实验一下。我决定,从明天早上起,我也打坐,再次尝试那种内卷化的波澜壮阔。

        但要说发散式的生活和思维,我没见过比王班长更突出的人了。当然,小马哥也算,但他是乔姐的继子,我不太愿意多留意他,毕竟任何与乔姐有关的事情,都会干扰我的生活,干扰判断。

        王班长的生活模式,是极大地丰富感觉器官所触的世界,让心识在无数的见识中颠簸,从而找到安心之锚。他是主动的,愿意承担一切痛苦的尝试,进行这个所谓伟大的人生实践。

        找不同的国度生活,找不同的女人,吃不同的食物,亲吻不同的土地,当你尽可能地接近无穷的变幻时,你会发现自己心最留意的地方,那动荡身影内最顽固的留恋,就是你的心安之处,就是你的故乡。

        心安之处即故乡,这话最早是苏东坡说出来的。不过,他的飘荡,更多的是被迫。

        他临终前写的一首诗和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深刻。他写的诗中有一句: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他这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被贬谪的漂泊路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