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偶遇大学问 (2 / 6)
道家人物出来时,总是天下大乱时。比如诸葛亮,比如张良,比如刘伯温。儒家思想风行时,总是天下太平时。我不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究竟是什么。但我隐约觉得,得天下与坐天下,是不是逻辑不同。
但仅用儒道两家来形容统治历史,太过简单草率。比如法家,几乎贯穿了中国二千年历史,写历史的书生大多是儒生,没有特意点明这一点。但我们看历史的人,不能被他们骗了。
法家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统治,影响最大的是秦始皇。虽然因为焚书坑儒的行为,让天下的儒生骂了他几千年,但是,他所运用法家思想来统治国家,却被后代一直默默继承了几千年。
比如郡县制,就打破了周代以来的分封制,中国以宗庙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就此没落了。孔子所提倡的宗庙,在后代,已经无法长久存在了。比如秦法典,从郭店楚简中的文字来看,事无巨细,均有法可依。从墓主人的笔记来看,当时执法,也很严格的。
其实,纵观几千年历史,从始皇之后,基本没有朝代真正完全实行了孔子提出的治国思路,只不过是个道德宣传而已。如果你真这样做了,要么你是道德高尚,要么,不是假就是傻。
法,是建立在对付小人的基础上的。而儒是建立在对付君子基础上的。而统治阶级所面对的人,大多是小人。所谓小人,不是指道德,只是指财产和地位以及在社会中的处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没有对利益关系调整的法律,说多少道德,也没多大作用。
当然,最是小人的手段,莫过于兵家了。除了孙子兵法,有人把它当哲学来读,但其中的阴谋鬼诈,根本没道德可言。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也经常被朝廷使用。
兔死狗烹,在历代开国王朝里,大杀功臣,都是惯例,也是兵家思想的运用。兵者,诡道也,如果没有阴谋,难道我打仗前,还要先通知你,我下一步该怎么打?
军事行动是政治局势发展的最终阶段,所以,所有政治,都有兵家的痕迹。谁说只有儒道?
但墨家却真正在帝王之术中绝迹了,那变成了民间最重要的宗教。小团体,讲义气,为兼爱而非攻,为探索而实验。试想,如果墨家进入政治领域,会产生两种效果。
一是国家政治治理混乱,因为团体利益的争斗,会让国家处于动荡之中。二是科学精神的萌芽,因为朴素的探索和实践精神。
在民间,墨家主要表现为民间团伙。比如哥老会的人,主要讲究的义气,比如梁山水浒的英雄,也是以同甘共苦为号召力的。
平等与共享,这在等级社会是做不到的。
但在重庆这个地方,等级制度无法明显固定的位置,却有它独特的墨家思想的遗留。也许棒棒和纤夫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墨家,但终究要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话。
当人面对巨大的自然困难之时,团结就成为生存的需要,这种团结孕育出的平等思想,自然就体现出墨家所倡导的精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