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骚动的人群 (2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六章 骚动的人群 (2 / 8)
        当我一个人进入迪吧时,服务生还是愣了一下,不知道我是属于哪种类型。

        “啤酒两瓶。”

        “还有其它吗?”服务生明显不理解,这算什么消费类型呢?如果我是游客,起码应该有同伙。如果我是本地住家,晚上根本不该在这地方来。

        应该说,古城的娱乐场所,也不是本地纳西人的天下了,纳西人,只是房东,经营都都是天南地北的人。有说东北话的,也有说正宗普通话的,但比较多的,是说昆明或者成都话的。这里的市场,是外地人的主场。但只要你是任何店子的经营者,都算是本地住家。

        本地住家的外地人,在这生意最好的时候,居然一个人来这里喝啤酒,什么意思?

        “就两瓶啤酒,其它暂时不要。”我必须果断一些,如同深黯行情的老大,免得伙计对我失去了敬畏。

        我的表演起到了作用,伙计将啤酒拿来时,是用托盘端来的,显得比较正规,并且目光示意我,是否打开。我点点头,他打开啤酒后,还附我耳边轻声说“慢用”。

        跑堂的小伙都是人精,当他无法判断一个人的来路时,还是以恭敬为好,免得给自己惹麻烦。当然,吧台后边,偶尔窜出来一个胳膊纹身的壮汉,我知道,那是来罩场子的。

        一般在闹哄哄的迪吧或者歌厅中,都会有一两个这种标志明显的人物。将夸张的纹身故意显示在客人面前,偶尔闪烁出他的黑道背景。要不是个光头,要不挂个大金项链,总之是体形硕大、脑满肠肥的一类,这是人们普遍认为的黑道logo,以吓唬那些偶尔喝多了,想耍酒疯的人。

        以北京为例,高端的娱乐场所,根本看不见这些人。因为有红道深厚的关系,根本轮不上黑道来说话。黑道,就是捡红道渣滓来吃的群体,没有红道的路径,黑道活不过一天。

        但在北京较低端的迪吧或者歌厅,其人员成分就比较复杂。来的客人中,有偶尔偷钱得手的年轻人来潇洒,有专门吸毒贩毒的人来聚焦,有喝酒撒泼的人来找存在感,总之,踩着法律边缘行事,总有碰上雷区的可能。那么,这种貌似黑社会的人,就起着吓唬人的作用,主要是吓唬喽啰。

        大佬是吓唬不了的,红道的大官不会到这里来,黑道的大哥,来这里,也只是做生意。大佬从不意气用事,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坐的位置在墙的角落,这个位置说得好听是极有权力意识的地方,说得不好听,就是胆小缺乏安全感的人爱坐的位置。而我两者都不是,我坐这里,只是为了便于观察人。

        从座位往栏杆下看,就是舞池了。舞池的灯光,是为打乱人们的视线而存在,根本不是为了照明。人们视线乱了,心才乱得起来。人们身体乱蹦,是心乱的表现,但是眼神乱飞,你只有在灯光碰上目光时,才能偶尔瞥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