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圣山真福地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三章 圣山真福地 (4 / 4)
        对于鸡足山来说,最有特点最出名的食品,就是冷菌了。冷菌是佛教圣地鸡足山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味之佳美,超过任何一种食用菌,食用价值远远超过目前我国出口的松茸、羊肝菌、牛肝菌等,堪称菌类之冠,品位很高。它含有较高的抗癌物质、磨菇多糖,但此野生菌产量较低除鸡足山主产外,滇西200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有部分。

        这里的风景及佛教特色,有点四不像,又有点什么都像。总之,综合信息量是很密集的。如同一本巨著,你要细细翻它,总有收获。拿陶渊明的诗来说,就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里冬天并不寒冷,有点江南的特点,树木青郁,泉水活泼。但到了山上,冬天又有冰凌挂岩,针叶林木,仿佛有点北方的特点。如果按方位来说,它属于中国的西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却缺少西部那黄沙。它又地处云贵高原,红色的泥土,让人感受到沧桑。

        这里的宗教也是综合性的,有南亚上部座佛教的寺庙。其实,迦叶尊者主持第一次洞窟内佛经集结之时,就坚持严格的戒律与头陀行,这是上部座佛教的基础。

        后来以阿难为代表的集结活动,因“小小戒可舍”的观点,被迦叶所不赞同,产生了大小乘佛教的分野。

        这是佛教史上的一笔老账,仿佛分裂就此开始。但奇怪的是,在鸡足山,大小乘佛教却同时存在,并且,最近的弘法者,虚云和尚,却是大乘的宗派。

        禅宗是迦叶尊者的教法,本来小乘特点浓厚,以不言之教,透露出秘密的性质。但在中国最兴盛的,成就者最多的,对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派,禅宗来说,却是地道的大乘佛教。

        由于这里距离西藏不远,藏传佛教在附近也有传播,所以,在鸡足山,同样是密教的圣地。沿途上,我们看到一些喇嘛,也虔诚地朝山,顶礼迦叶。

        有人说,中华文明是一个融合的文明,来源并不单一。但以鸡足山这里,单纯从佛教来看,这种融合互动的状态,更说明,这里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地区,中国约有一半的民族,都在云南有聚居的村落。但大家共同在一个大的文明背景下,和谐地生活着,并未产生如欧洲非洲那样,残酷的部落争斗与战争,这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性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回望玉佛寺,想起当年虚老和尚的经历,他不正是穿越了佛教所有宗派流行之地,将这尊玉佛,从小乘佛教的流行地南亚,带回了中国吗?他是大乘佛教的代表,但为什么小乘佛教信众,如此信赖他呢?

        我暂且解释为两个原因:不管何种宗派,都是如来弟子;不管哪个和尚,都信仰真理的力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