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当初心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当初心 (2 / 5)
        “我在这山上守了一辈子了,也没得到什么,你们有家可归,我是个出家人,连归的地方都没有了,比你们还不如,可叹可悲。我是个要死的人了,说几句话,不好听,但是实话,年纪大了,就啰嗦几句罢了。”

        这话听起来,相当伤感了。人家做到方丈这个层次,一辈子修行,居然说自己无家可归,学佛,有用吗?

        “到了我这个年纪,才知道,生死事大,如果不找个依靠处,此生空来一回。就像大家一样,我年轻时,也是这里参方那里行脚,喜欢辩论口头机锋,脚踏实地坐下来,看看自己的心,这个决心小了,向外寻求为外道,看看自己的内心,才是佛道。我们在这里,面对禅宗的初祖迦叶尊者,不知道我心是谁。我们在这里,虚老和尚光大佛门的地方,参不透念佛的是哪个,搞些七七八八的外道功夫,没得用的。”

        他终于说到禅宗了,这是我们此次朝山,第一次听到禅宗的东西了,也是离开此山最后一次听法,终于归结到禅宗的初心。

        “我没得法的,年纪大了,经验没有,教训倒是不少。大家要不走弯路,就得回到初心。这一路来,大家听到,有教你如何看待生死的,听念佛有什么功德的,甚至还有介绍科学与佛法异同的,都是在观念上给大家纠偏。我呢,没什么学问,也没什么教给大家。但是,大家总要得到个什么才满足,怎么办呢?”

        是啊,没有具体的得到,怎么对得起这几天的辛劳。

        “有居士菩萨发善心,出钱印了几本书,都是我认为对大家有帮助的,散会过后,大家自己到前面去领。回到家以后,孩子问你们,到圣山去,得到什么了吗?你们可以拿这几本书给他们看,算是一个交代,对不对?”

        气氛轻松起来,想不到,老和尚还是有点幽默的。

        “这个活动搞得大,见性师,法露师,他们都抬举我,要我在大家临行前,讲如何参禅,如何办道,我做不到。但是,人活了几十年,总是听得多些。我讲不出好道理,说不出好办法。禅宗是不言之教,怎么说呢?如果我想扯葛藤打闲岔,虚老和尚早就说过了的,我没资格跟他比。我想啊,这山是虚老和尚兴旺起来的,他老人家讲的话,是最好的了,我就借用他的话,给大家一个交代吧。”

        我想起,原来看过一些虚老的法语,这慧光法师,说话的语气与方式,跟他简直是一个路子的。估计,这位法师,是虚老禅门的人才了。原来虚老在说法时,总是自谦,自己是扯葛藤打闲岔,借用古人话啰嗦,看样子,这是他们宗门中的一个俗语了。以下是他讲述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虚老和尚当年开示的原话。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他讲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熟悉佛经的人,都看过。不熟悉的人,听听,也明白因果的重要性。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

        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那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

        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