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佛是大医王 (1 / 4)
休息期间,大家七嘴八舌,居然有台湾来的信众,也加入了我们这个组。他们说话时,我隐约听到,这个医生原来就是台湾的医生,后来也是在台湾出家的。台湾佛教与大陆佛教同出一门,但经过几十年不同的发展环境,也显示出不同的传教特色。
更何况,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庙子请他来给大家讲人生与佛教,效果还真不错。
我跟万师兄简单交流了一下,觉得这个医僧讲的是人生观,感性的东西多,主要是为了打动普通人。
但万师兄却不这样认为:“他讲的是苦,苦是四圣谛之首。况且,身体的苦,按他的说法,是苦苦,是最容易体会的,所以,对于这些普通的信众来说,大家都有共鸣。你要说的感性,是说他在以情感人,大概是说的苦苦的这部分。”
“你还听出来,他还讲了其它部分?”
“对,佛陀说有三种苦,你还记得吧?”
“当然记得,苦苦,坏苦,行苦”我回答到。
这是佛学的最基本问题,在万师兄这个哲学教授面前,我就不多嘴了,他肯定清楚这三种类型的苦,所包含的所有解释。
“他讲了坏苦,你听出来了吧?”
我觉得是那么回事,这位师父所举的例子,包括了许多坏苦的内容。比如贫穷与富贵的变化,比如幸福后的痛苦变化,由健康到疾病。最后,他说了由生命到死亡。所以,我点了一下头。
“你既然知道他讲了坏苦,在大众中,用什么感性方式在起作用呢?”
“恐惧,对吗?”
“对,通过引导大家认识坏苦,让大家产生恐惧的情感,从而引导大众发起生死的迫切心,这种生死心切,是学佛修行必要决心产生的条件啊。”
万师兄这一提醒,才让我明白过来。这个师父所有讲的医生的事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加信仰佛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