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因果不立处 (2 / 5)
话里,有疑问有谦虚有陈述有表达,处处有针对,处处有机锋。我仿佛看到古书经典上,那些其名的公案妙语,辩论机锋,这真的是一个可以说服我们的人。说服我们这些学过几天科学,整天胡思乱想,自以为是的人。
“世界有边际吗?没有边际吗?有边际就有空,没有边际,如何确定有呢?”
这一段问题,简直太对万师兄的口味了。这种形而上的问答,不正是他擅长的吗?在这位师父面前,万师兄肯定也不敢说话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听,不敢挪动一下屁股。
在物理学中,我们喜欢细分物质,得到原子电子量子夸克等名称,它们再往下分,就发现,首先消失的,是物质最重要的特点:没有质量。这不得不让人猜测:物质分完就是空性?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
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
但是,事物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像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作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地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所谓的分完就是空性。以上是我的第一个发现。
我的第二个发现是:外在的因果是假立的。
普通人都认为实有的因和果是存在的。他们认为:物质肯定是实有的,因为烧火的时候就会冒烟,火就是因,烟就是果;有了火就会冒烟,没有火就不会起烟。稻种和稻芽的关系也同样被认为是一种因果关系。如果物质不存在或不是实有的话,这些因果关系怎么能成立呢?
请问什么是因果关系?有人在抉择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时,认为稻种和稻芽是同时存在的,稻种才会对稻芽的生长起作用。就如同手在接触到一个东西的同时,手和被触物必须是同时存在的,才可能有接触的感觉。
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站不住脚的。如果因和果同时存在,则因存在时,果也已经有了。那因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因的作用应该是让果从无生为有,若因果同时存在,就丧失了因存在的意义。这就如同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一样,因为同时存在,所以不可能互相产生。
还有一种人认为,因是第一刹那,果是第二刹那,前面的因和后面的果之间是有先后关系的。有了因之后,再让这个果生出来,从表面上看,这比前一种说法好一点,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种说法还是不正确。因存在时,果却不存在,因又是怎样让果生起来的呢?比如,如果豆种豆芽同时存在,豆种可以对豆芽产生作用。但是,豆种存在时,豆芽在哪里?哪里也找不到,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它现在还没有产生。
那么豆种怎样让豆芽产生出来的呢?我们无法回答,即使借助于各种仪器,也找不出答案。所以,我们得好好地观察、思维一下。但是,众所周知,豆种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豆芽确实就产生出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