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 为何要融入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九 为何要融入 (1 / 6)
        “秋师兄,我总觉得,这种强调融入的法门,总是有一种不讲道理的味道,你觉得呢?”

        我有潜台词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我有个感觉,前面所说的,包括那本子上记载的,只叫你想什么、念什么、祈祷什么等,不说为什么,只让怎么办,不像是我以前学习的路子,即使教学方法粗暴,也不该如此蛮横吧。

        “庄师兄,你的意思是,这种法门介绍,没给你说道理,有点像迷信一样,是吧?”

        他真是一语中的,看穿了我的心思。我根本接不上话,不能否认,也不好肯定。

        “那我问你,你觉得净土宗里面,成就的大师多不多?”

        我点点头,历史记载摆在那里,在近代,印光大师门下修净土的,成就者如此之多,为一时之盛。他著名的语录“一心念佛”,已经成为内地各大寺庙最重要的标语了。

        就是以参禅悟道闻名的禅宗,近代虚老和尚,门下也有单纯修净土念佛法门而即身成就的人,就是那个在崇圣寺种菜的和尚。正因为如此,现代佛门中,大家最提倡的方法,也要求禅净双修。

        “那净土宗,要求你只念一句佛号,就可以成就,是什么道理呢?”

        秋师兄这一问,我觉得问题很大,想了想,试着回答到:“也许是能够制心一处吧?”

        “那我问你,如果是制心一处的效果,拿什么来制心,所制之心到何处去,万法即使归一了,一又归何处?”

        这一段反问,显示出秋师兄渊博的佛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前面是说的主体客体与目标。后面所谓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问题既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

        从哲学上看,佛教的最终彼岸是空,也就是零的意思,连一都要去除掉。所以,单纯万法归一是悟不了道的。从实践上看,制心一处后,用什么方法能够舍掉这个一,也是很难实现的。

        他看我不作声,就对我说到:“万法归一的方法是融入,融入到哪里?到佛那里,到上师那里,佛与上师已经是空了,所以这种融入的一,最终得到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