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第290章 非朕一意孤行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92 第290章 非朕一意孤行 (1 / 7)
        景隆十七年,乙未年秋。

        这日是九月十九,根据新实施的朝会制度,正是皇帝驾临奉天门听政的日子,文武百官们一早就来到午门外等候。

        朝会中,不少官员竖着耳朵听皇帝说话,有些胆子大的,还偷偷地仔细打量御座上天子的面色。发现天子中气十足、面色正常后,许多人心里都松了口气。

        也不怪官员们瞎紧张,实在是这几个月皇帝很有些反常——先是把每日雷打不动的御门听政,改为了每旬的三、六、九日进行,后又三五不时地罢朝。与之前的日日上朝比起来,几乎可以算是怠弛了,令人担忧是不是龙体出了什么问题。

        但从太医院传出的消息看,皇帝又没什么大毛病,顶多就是喜爱传召民间大夫陈实毓,开些熏蒸与药浴的方子。

        对此,有官员也上疏劝谏过,希望皇帝恢复每日的早朝。

        奏疏到了内阁,就被焦阳驳回去了,没有上呈。

        景隆帝听说后,当着焦阳的面问:“有妇嫁后,日日炊洗,昼夜不歇,偶病卧床数日无法操持家务,翁姑与丈夫便嫌其懒惰,多有詈辞。有妇嫁后,十指不沾阳春水,偶尔心血来潮烧顿饭,翁姑与丈夫反赞其贤惠。是何道理?”

        焦阳闻之笑道:“禀圣上,盖因人性本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也。”

        “人性本贱”四个字传出去后,上疏的官员灰头土脸,回家闭门思过了半个月羞于露面。

        而此事,也成为焦阳得了圣心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就连焦阁老自己也觉得,因为太后的帮衬、李乘风的致仕,自己在皇帝面前逐渐有了话语权,也逐渐被看重了。

        焦阳甚至生出了“不思进取”的念头,觉得在圣意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将“易储”这把火烧得过旺,是不是有些太激进了?

        ——倘若皇帝能升任他为首辅,给予他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权柄,也未必要急着废太子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