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莫卧尔种植场蓄奴 奥斯曼棉花商受挫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37莫卧尔种植场蓄奴 奥斯曼棉花商受挫 (2 / 3)
        “这……小……小人也吧清楚。”周顺唯唯诺诺地说道:“不过卖主把人卖给小人时曾告戒小人要将这批人用的水源同其他人分开并将他们单独安置在一片园子里。”

        “哼这摆明了就是贱民嘛!”另一个海商没好气的说道。

        “那……不如这样。小人将这批人所种植的粮食和棉花只出口不在当地买卖如何?”周顺一边擦着冷汗一连补救道。

        “这也不行!这么做会直接影响到我汉布在印度的声誊。”杨辛荣当下一口否决道。向来为人谦和的他这一次却显得极为严厉。却见他低头思虑了一番后便向早己吓得冷汗直冒的周顺命令道:“这批人你那里是绝对不能再用了统统交给商会处理掉。”

        “可是大人这春耕快到了我那里可不能没有人啊。”周顺苦着脸求饶道。

        “这还不简单。你再向商会买一批南洋奴不就成了。至于价钱方面嘛就用你现在的这批奴隶抵扣一部分钱然后你自己再帖一点。”杨辛荣快刀斩乱麻地决定道。继而他又以严肃的口吻向其他在场的农场主警告道:“奴隶买卖不比其他买卖不了解内情的还是老老实实通过商会购买奴隶。否则到时候被人欺骗还是小事连累了商会一起受牵连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给杨辛荣这么一呵斥现场的农场主们立刻就收起了先前的得意连连唯诺着应和起来。而周围的海商们则一个个扬着头在心中幸灾乐祸起来。对于他们来说就算是原价收购了周顺手上的这批奴隶转手倒卖到南洋之后立刻就能赚个翻。

        事实上这种往来于印度与南洋之间的奴隶贸易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悄然开始了。借助印度教的一些传统奴隶贩子们很客易就能从印度的一些头人手中购买到大量的奴隶。但正如海商所言这其中多数奴隶均为被印度视为不祥之人的“贱人”是不能在印度本土正大光明使用的。为此奴隶贩子往往会将印度奴隶装上奴隶船运往南洋贩卖。然后再从南详诸岛收购同等数量的土著奴隶运回印度贩卖。因此这种看似多此一举的贸易却在印度、南洋诸国宗教上的风俗习惯的作用下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其实通过这种特殊的奴隶贸易从中获得巨大利润的可不止有中华朝的那些海商们。印度、南洋当地的贵族、土王们同样也在积极地筹划着如何把自己的子民兑换成白花花的银子。这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南洋苏拉威西岛上实行的盗人制度。为了从当地获得大量的奴隶香江商会特意训练了一批盗人的贼。那些盗来的青少年在长大成*人可以装上奴隶船以前均被关在苏拉威西的秘密监狱中。在这种由盗贼、译员、贩卖人组成的组织之中作为主要脑之一的贩卖人恰恰正是当地的土著王子。

        既然连当地贵族都如此积极地投身于贩奴活动中华朝的商贾们自然也就不再好意思遮遮掩掩下去了。更何况随着中华朝在印度的殖民农场日渐成熟对劳力的需求也随之骤增起来。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印度的殖民农场多数是以棉花与水稻的种植为主而这两种种植业也又恰恰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维持特别是棉花很容易受杂草的侵扰需要定期锄草。修剪棉枝也是一项非常费力的苦活。因此便宜的劳动力——奴隶便成了这个时代最受各国殖民农场主欢迎的商品。

        既然劳力问题已经解决加上老天爷在去年又特别地帮忙在棉花丰收的喜悦下在场的农场主们很快就将先前的不快抛到了脑后。却见刚才还在询问奴隶价格的王老爷这会儿又回过头向对面的海商询问道:“诸位掌柜这买奴隶的事咱们还是以后慢慢谈。当务之急还是先得将现在农场仓库里的棉花与稻谷运出去贩卖才是。说起来这事儿还得劳烦几位掌柜才是啊。”

        若是换在从前在场的海商们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起来。然而这一次他们却集体支支吾吾了起来。而刚才还趾高期昂的杨辛荣则连忙摆手安抚道:“诸位少安毋躁。还先把各自的货物照老规矩运来会馆货仓采挂牌再说。”

        “可是往年不是直接运到巴格达、苏伊士的市场去卖的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