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国会请援公审朝王 内阁大臣读报论事 (2 / 2) 
        “不管顾炎武写的是朝鲜还是在暗示我中华他都是在就事论事而已。”放下茶杯的黄宗羲打断了范例等人的上纲上线。却见他扫了众人一眼后不紧不慢地说道:“顾炎武在他的文章中说只有王亲和宗室成员才会真心效忠于君主而其他人出于其本性必是爱自己胜过爱天子忠于自己的家族胜过忠于国君的。平心而论这也确是事实。女皇陛下就曾不止一次说过‘人皆有私’。”
        “话虽如此可是黄相正是因为人皆有私所以才更需要教化百姓忠君爱国。”沈犹龙抽了口水烟道:“而现在顾炎武却将进进行朝廷的教化蔑称为‘愚民’。所以范尚书等人才会觉得他并不是单纯地在讨论‘公’与‘私’。”
        沈犹龙的话立即就引来了周围多数大臣的一致附和。若是换在往常黄宗羲一般都会绕过话题谈些别的毕竟掌管司法的沈犹龙在朝廷之中也算是老臣中的老臣了。就算是对其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黄宗羲也会礼让三分。然而今天他却似乎并不打算就此结束这个话题。只见黄宗羲忽然抬起了头开口反问道:“那沈老认为百姓在经过‘教化’之后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忠君爱国吗?或是说在危难之际会一心为天子为国家而置自己身家性命于不顾?”
        这样的问题若是出自寻常百姓或是小官小吏之口沈犹龙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大讲一通圣人教化的伟大作用。然而这一次提问的是黄宗羲是同他一样饱读诗书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帝国相。因此沈犹龙只得老实的回答道:“不能所以朝廷在教化百姓之余还需要派遣循吏去管理百姓。”
        “那又如何能保证循吏各个都是大公无私的君子呢?”黄宗羲再次反问道。待见沈犹龙皱着眉头望着自己后黄宗羲歉然一笑道:“其实沈老您说得也没错。因为人生性‘好私’所以才需要教化使其明白礼义廉耻懂得忠君爱国。可若是认为这样就能让全天下的百姓无条件的效忠于国君那就不是在‘愚民’而是在‘自愚’了。‘自愚’的结果当然就是失去民心。正如朝鲜的李淏那样自认臣民皆忠于他实则却是众叛亲离一样。所以依在下看来我等为臣者还是坦诚一点在心中承认普遍百姓本无忠君爱国之本性。那末他们的忠君爱国便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百姓才会效于‘国’忠于‘君’。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等才有资格要求百姓忠君爱国。”
        黄宗羲的一番推心之言直说得在场的大臣们连连点头。事实上对于相关的道理这些大臣们并不是不了解。只不过历来“父母官”、“教化者”的高姿态让他们很少会去站在寻常百姓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就这一点来说黄宗羲的观点是与顾炎武共通的。虽然他们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不过有时两人就算拥有相似的观点却也可能立场对立。
        这不黄宗羲的话音刚落那边沈犹龙就吐了口清烟道:“黄相有些事情并不是光看某人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得看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在什么背景下说的。想必大人之前也已看过顾炎武在《东林时论》上表的《郡县论》了吧。”
        一提到《郡县论》黄宗羲的表情就变得严肃了起来。却见他沉吟了一声道:“顾炎武有关‘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见解还是十分精辟的。只不过他所提出的由地方议会公选县令的提议太过想当然了些。”
        “想当然?老夫可觉得他这是想当然之下说出的话。至少一些地方议会对他的这项建议还是颇有好感的不是吗?”沈犹龙浑浊的眼睛忽然闪过了一道寒光。
        “沈老说得是。如此看来顾炎武此次借朝鲜之事一边大谈我朝廷官员的‘私心’、百姓的‘私心’一边鼓吹‘复封建、重氏族’。其实都是为了实现他之前所提出的‘民选县令’和他那‘宗子治其族’的主意。哼我看这酸儒八成是耿耿于怀自己以前屡试不中所以才想出这个‘歪法子’来过把官瘾吧。”顺着沈犹龙的话范例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如果只是想过把县令瘾也就算了。怕就怕人家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这一次开口的是工商尚书罗胜。
        “怎么他顾炎武还想民选尚书民选相不成?”范例提高了嗓门嚷道。
        范例的这声反问再一次引起了众人的一阵唏嘘。这其中既有惊讶又有嘲弄。显然不少人是将范例的话当做了一个冷笑话。然而此时的黄宗羲心里却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须知当他第一次看到顾炎武有关民选县令的建议时也曾有过相同的设想。当然凭已经延续了千看的“郡县制”以及作为中华朝立国之本的《宪诰》都让顾炎武的这项建议显得不切实际。故而众人才会如此调笑。“可这事真的不会生吗?”黄宗羲在心中如此自问道。
        正当黄宗羲低头沉思之时却听他身旁的沈犹龙缓缓地开口询问道:“那黄相您怎么看这事?好像大人您对封建也是颇有好感的啊。”
        注:此处提及的“封建”是指秦之前三代、尤其是西周时期的不同层级间政府的制度安排。既诸侯各自治理其土地和人民用不着问命于中央中央也不过问这些琐事。当然对于诸侯过分的渎职不法或侮辱中央天子有讨伐的权力但也不能因此而除其国。而秦以后的政府间关系则以“郡县”概括既不立诸侯而置郡县其守令秉皇帝之命以治不得自行其是。所有政令。尽自皇帝出郡守县令可任意撤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