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中药质量标志物(3)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7章 中药质量标志物(3) (3 / 4)
        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通过乙酸-丙二酸途径、异戊二烯途径、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等复杂的生成过程和生物合成机制。

        形成具有千变万化的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并赋予其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治疗用途。

        根据不同结构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异黄烷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橙酮、双苯吡酮类、黄烷和黄烷醇、黄烷-3,4-二醇、花色素、双黄酮等。

        另外,还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很复杂,形成榕碱及异榕碱等生物碱型黄酮。

        存在于中药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有11种基本骨架结构。

        根据其结构的基本特点,发现有不同类型的骨架结构,而在骨架结构不同位置被羟基或糖取代形成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分布在不同中药或药用植物中。

        槲皮素是最典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柑橘属的多种水果均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橘红素和川陈皮素。

        大豆中含有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异黄酮,茶叶中的茶多酚是由没食子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儿茶酚组成。

        中药中的植物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功能复杂,一些特定结构的化合物量差异极大而且量极低。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植物生物合成的产物,通常在中药生长的一定时间、在特定组织或器官或细胞中形成。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从其生物合成途径可以将次生物质的质和量与药用植物的种、亚种或变种密切关联起来。

        针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中药的道地性、个体、品系、年龄、采样部位、采样时期、样品贮存时间等差异因素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产生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