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祭旗 (3 / 5)
从沧州离开近半年,这一段时间里,亲卫杜刚、陈猛一直忠心耿耿,但是论到照顾人,就远远不如春兰、秋菊了。想到秋菊做的好菜,想起春兰的按摩,侯云策心驰神往。
侯云策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了解郑州总体情况。他有很长时间生活在黑城,精熟带兵打仗,却没有治理地方的机会。虽然太师李甲一直在教导管理地方之术,可是所有教导毕竟只是书本知识。作为郑州最高长官,他对如何治理郑州其实并没有清晰的想法,用句俗语来说,就是狗咬乌龟——找不到地方下口。
为了尽快摸清治理地方的思路,侯云策把从七品以上官员分别召至府上,要求所有官员写出条陈,写清楚自己所管之事,同时提出当前困难或疑问。字不要多,但是两方面内容都要有。
侯云策提出的要求很奇怪,众官员从未遇到。诸官绞尽脑汁,做出一些花团绵秀的文章,却大都空洞无物。侯云策无奈之下,逐一将这些人叫到府中,详细询问每个人具体做什么事,有什么困难。
花了好些时日,侯云策对于郑州的情况总算有了基本了解。
郑州地处中原地区中部黄河南岸,黄河中下游临界处,西依嵩山,东南连黄淮平原,辖管城、汜水、荥阳、荥泽、密、中牟、新郑、阳武等县。有八万多户人口,属于上州。侯云策作为防御使领刺史,从二品,其下佐官有别驾人,从四品下,长史人,从五品上,司马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人,从七品上,录事2人,从九品下,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人,皆从七品下。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土等。
每个职位都有繁多职责,弄得侯云策十分头大。
除了官员结构,另外就是郑州老百姓的吃、穿、住等情况。
将这些情况整理成册以后,侯云策总算不再两眼茫然。他把具体事务交给录事参军事梁守恒处理,换上便装,带上贺术海东和十来名亲卫,准备到郑州城里城外走走看看。
在其位,谋其政,侯云策想尽已所能,为郑州老百姓办一些事。
郑州城比边地沧州城繁华得多,来往人多,商铺里南来北往的货物充足,有缭绫、轻容、轻绢、红线毯,有景德镇的瓷器,有各种纸张,用于糊窗的纸,包茶叶纸,和做纸钱的纸各有不同,还有牦牛尾、珍珠、金、银、钱、铁等物品。
在一片繁华中,大量流落街头的难民便格外刺眼。
侯云策带着贺术海东在城内随意闲逛。贺术海东惊奇地发现一种糖块,买了一块,尝了一口后,忍不住将所有糖块买下,分给诸亲卫。
侯云策虽然官高权重,毕竟还是年轻人,没有阻止贺术海东,甚至还要了一块,有滋有味嚼了起来。
一行人来到规模颇大的开元寺,寺旁有塔,名舍利塔。自从见了万寿寺龌龊之事,侯云策对寺庙没有多少好感,本想走开,见到寺旁设有粥场,就走近粥场,实地看一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